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5cdd2dc095060.jpg

政策新闻 | 河北故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布于:2024-10-01 17:00:02

网友投稿

更多

故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两省三市交界处,东隔京杭大运河与山东省德州市相望,总面积941平方公里,总人口52.8万人,下辖11镇2乡538个行政村。千年大运河纵贯县境75公里,漕运悠久、物阜民丰,文化繁盛、人杰地灵。近年来,故城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紧紧围绕“八个三”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统筹把握运河风情、故城特色、文化底蕴、产业基础等资源,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走出“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具有鲜明故城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围绕“1234567”的工作思路,全域建设和美乡村

“1”,是编制一套规划。故城县聘请了高水平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在总体规划上,统筹运河风情、故城特色、文化底蕴、产业基础等,按照“百村示范,全域共建”总要求,先行打造“一片区五团组”,逐步覆盖全域。“一片区”,即以郑口镇为主体,联动三朗、青罕、武官寨等三个乡镇,打造“儒风画田·礼运故乡”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五团组”,即示范片区分设东大洼、运河文化、特色文化、奶牛小镇、北岭踪五个团组。

“2”,是突出两个目标。一是“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村监会、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综合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自治组织密切配合、合力共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绘好守望相助、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人文图景,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生活幸福和美。二是“美”。科学把握乡村自然条件、文化特征、风土人情等差异性,精准施策、精雕细琢,逐步把塘渠变为亲水空间,把空地变为果园菜园,把街道变为绿色走廊,把小巷变为曲径通幽,把庭院变为多彩花房,把广场变为活动热地,让农村彰显千姿百态之美、田园风光之美、生态宜居之美、整洁有致之美、乡风乡愁之美,成为诗意栖居、心向往之的幸福家园。

“3”,是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系统升级与重点提升相统一。强化系统观念,聚焦水、暖、电、气和住房、道路、人居环境等全要素供给,推动乡村建设系统升级。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二是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把和美乡村建设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不搞大拆建、大开发,提倡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让有限财力实现最大价值。三是坚持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相统一。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广泛依靠、教育引导、组织带动群众搞建设,不大包大揽,不代替群众选择,推动群众意见在规划上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在效果中充分满足。

“4”,是用好四类资源。一是土地。利用耕地资源,推广农业“五位一体”新型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种养,提升经营效益,壮大集体经济,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整合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探索入市经营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二是资产。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做好集体资产核清、盘活、升值的文章,发展特色种养,增加收入来源。比如,青罕镇将3000亩水淹地变为青荷园,发展菜藕、鱼虾立体种养和休闲旅游,实现了颜值与价值双提升。三是资金。统筹财政资金、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社会投资、信贷融资等,切实解决好资金保障问题。四是文化。开展文化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发动县文联、县作协包乡进村,围绕历史遗迹遗存、名人传记、民风民俗等,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文化符号,融入文化元素,推动文化成为乡村最鲜明的特色。

“5”,是实施五大行动。一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污水收运处置体系,着力打造清洁乡村、无废乡村。二是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深化医共体改革,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教育结对帮扶行动,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推广应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三是文化塑魂行动。发动农村根据自身文化特色,打造村史馆、文化广场、街角小品、微型游园等,讲好村庄故事,留住乡愁记忆。出台政策支持文化界人士建设村级私人博物馆,探索打造“百村百馆”。每月一主题开展风筝节、郁金香节、踏青日、龙舟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文化大篷车进村巡演,打造故城版“乌兰牧骑”。四是村庄绿化行动。推进农村路网、林网、水网“三网连通”,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打造别有生趣的生态村庄。五是爱国卫生运动。落实门前三包和乡村保洁员制度,组织志愿服务“红马甲”队伍,定期开展环卫清洁行动。

“6”,是完善六项机制。一是观摩拉练机制。每半月召开一次和美乡村建设观摩拉练活动,承办乡镇晒成绩、晒亮点,其他乡镇击鼓传花、踊跃承办,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领导包联机制。各县领导分别包联一个先进村和一个薄弱村,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三是四务公开机制。梳理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25项内容,定期向群众公示公开,管好“微权力”,杜绝“微腐败”。四是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县划分为538个大网格,分包乡镇县级领导、乡镇干部、各村支部书记分别负责三级网格,实现乡村治理服务全网格、全天候、全覆盖。五是积分奖励机制。依托“裕农通”App开发乡村治理“道德积分”系统,村民可进行积分申报,兑换奖励,并与“最美家庭”等先进评选挂钩。六是村规民约约束机制。组建农村道德评议会,推动村规民约化风成俗。

“7”,是用好七种力量。重点推进党员干部、辅警、志愿者、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等七类人员下乡进村,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帮扶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组织带动农村群众搞建设。推行一村一辅警,开展“六小”警务,即收集小情报、解决小困难、处理小事件、调处小纠纷、排除小隐患、压防小警情,实现警务工作向农村的有效延伸。探索“志愿服务银行”“志愿服务积分榜”等激励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组织专业律师定期走访,接受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见识广、威望高、社会经验丰富等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建立新乡贤数据库,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

和美乡村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万千乡村各美其美,新路子蹚出来的背后是全方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故城县以系统化、集成化理念,实施全链条体制机制创新,引领村容村貌大改善、人居环境大提升,加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三朗镇西牟村。五元“筑”西牟,蝶变“耕”新村。西牟村原是一个底子薄、基础差的穷村,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实现美丽蝶变,是故城县第一个农业“五位一体”规模经营模式整村推广村。该村整合全村土地纳入村集体,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统一经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近乎为零增长到2020年22万元、2021年88万元、2022年116万元、2023年136万元,实现了大跨度的提升。通过“西牟直播间”和乡创工坊展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搭上“快车”、走上“云端”,从“乡货”变成“香货”,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饶阳店镇黄草洼村。营东后花园,联建蔬果乡。黄草洼村属于“小村”,现有102户340人,耕地520亩,资源贫乏、人口老龄化严重、优秀人才缺乏。饶阳店镇党委政府组织黄草洼联动北马前、东马、杨辛庄、朱辛庄、刘辛庄先行先试“联合党总支+集体联合社”发展模式,是“双联体”发展模式创新示范样板。六村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契合度高,优化要素配置,引入科技、市场等新动能,成立黄草洼片区联合党总支,产业联兴,组建蔬果种植集体联合社。土地联营,拼接组合成规模集群经营。将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土地“变零为整”、拼接组合,建设雨丰“数字+”循环农业产业园,形成了产业园的完整版图,有效解决了强村扩大经营规模难、弱村零散地利用难的瓶颈问题。

——郑口镇甘泉村。碧玉流芳,顾盼生辉。甘泉村是城郊乡村,发挥地缘优势,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乡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甘泉村是故城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主体项目地,是大运河文化宣传、教育、体验传承的旅游基地,立足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加快建设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运河风情公园等项目,以运河承载千年文化,加强水景、街景、绿景建设,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故城段),体验文化传承之美,重现故城昔日“小天津卫”繁华景象,打造城郊融合乡村发展新样板。

——青罕镇于孝子村。于孝子村孝文化源远流长,史有“孝子故里”之称。依托孝德文化底蕴,构建以党建为引领、孝德为特色、自治法治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打造善治乡村,作为乡村和美善治乡村样板。通过党群服务中心展示为民服务改革成果以及文明乡村、孝德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成果。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建设,完善村民办事大厅、孝德文化讲堂、村委会办公室、阳光监督办公室、村民理事议事厅等功能。文明乡村建设方面,深入挖掘孝子故里孝德文化底蕴,坚持“以德治村”,做响“孝善文化”名片。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依托孝德文化讲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孝德评选活动,开展孝德志愿服务等,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郑口镇五户村。共创致富,梦想五户。五户村全面细致摸排村庄闲置资源,明确权属并征求民意,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工厂、大棚等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乡接合部城乡共进,作为县城功能疏解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梦想,打造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样板,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

——奶牛小镇。一二三产融合,联农带农稳增收。集“种、养、加、销、运、游”于一体,是一家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和利益紧密联结的大型农业产业联合体。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围绕液态奶核心产业,逐步形成业态丰富、人口聚居、生态秀美的现代化小城镇。液态奶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以来,年可生产纯牛奶、学生奶等液态奶18万吨,年产值20亿元。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织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1个经营主体,建成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奶牛代养、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1.5万户农户年增收450万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人均年增收4.5万元。

——三朗镇韩庄村。红耕绿居,文脉新村。该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秉承“集体资产群众受益”的理念,集体收入重点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以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为底蕴,全面拆除违建与残垣断壁,建设“小三园”、村史馆,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样板,盘活闲置空地、沟渠坑塘,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村集体与农民实现双增收。从乡村文化入手,从产业振兴出发,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建设文化人居、产业新村。

如今的故城,一个个和美乡村正在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故城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创新先行县;被河北省评为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人居环境奖、省级园林县城;房庄镇董学村被中央农办等六部委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吴梧茂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青罕镇被中央宣传部等三部委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建国镇被住建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尹里村、堤口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三朗镇获评第一批河北省乡村治理示范镇,郑口镇齐杏基村、夏庄镇龙凤店村获评第一批河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截至2023年底,67个村被认定为省级美丽乡村,220个村庄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三共”凝心聚力、“三感”提质增效—故城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质效双促双升》入选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故城县建立村庄清洁“1234”工作法》入选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典型经验做法、《衡水市故城县“134”工作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入选河北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力开展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典型案例。“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分质处理农村污水新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摘自 《河北日报》 2024.09.26 刘超 马国勇 李洪儒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政策新闻 | 巴中市中心血站业务楼迁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服务询价采购公告

下一篇:政策新闻 | 南昌市住建局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形势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