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千万平方米;北京环球度假区实现全园区100%绿电、探索推进氢能、虚拟电厂、储能等新领域能源项目落户城市副中心……2024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明确“要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践行地、绿色发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区、绿色技术示范应用创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区”。一年来,城市副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加速推进智慧交通系统
城市副中心文旅区内,正加紧建设的首旅集团总部大厦预计将于今年5月竣工。该建筑严格执行绿建三星标准,屋面设置了光伏发电设施,并采用地源热泵方式提供项目60%的热源供给,地下车库充电桩配建率达25%。在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工程正在陆续实现。据介绍,副中心在全市已率先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十四五”期间,实施装配式建筑251.1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62.68%。未来,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建院等市属国企也都将陆续入驻城市副中心。据介绍,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全面把控建设项目绿色标准,积极谋划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项目,建立动态化、数据化项目库。
在交通领域,副中心城区里的公交线路也有不少“新变化”。首先,线路越来越多,仅去年一年,通州区就新开了8条公交线路,调整了13条线路。再就是,坐公交变得更加方便,副中心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累计调整公交线路27条,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4.57%。
地铁M101线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副中心轨道交通“一环六横四纵”格局加速形成;东夏园交通枢纽建成投用,通马路、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完工,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副中心正在加强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推动区域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国道230、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通车,春明路一期道路工程实现进场,城市副中心的街区道路规划优化研究,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5年,城市副中心将加速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建设,构建一个可以“望闻问切”的数字交通系统,提升交通“含绿量”。
培育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近三年来,副中心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正在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示范。运河商务区内,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目前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已纳入全国绿色项目3000个,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全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达到5家,绿色信贷占比达16.6%,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先进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设备产业已成为工业领域第一大细分产业,智能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等细分产业也正稳步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并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2家、碳中和认证企业10家,产业结构优化显著,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400余公里绿道纵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星罗棋布,实现了百姓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分期完成镜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等多条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景观明显提升……作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副中心东西部生态绿带已初现雏形,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逐渐闭环,“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2025年,副中心还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绿色亮点——副中心站即将完工,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绿色节能设计能把阳光直接引到地下30多米深的站台,从而减少照明设备使用;六环高线公园启动建设,不仅能把区域绿化覆盖率从50%提升到80%,更能为广大市民增加大量休闲空间,布局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到2035年,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品质将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将深入人心,全面建成和谐、宜居、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下一篇:行业新闻 | 上海市第一批获得住房城乡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出炉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