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5cdd2dc095060.jpg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2:技术功能与活生生的数据

发布于:2022-12-26 09:03:09
首页/技术分享/Revit
收藏
1404

网友投稿

更多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gh_176188fea1b3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图片.png

智慧城市的系统设计据说要有市长思维,但是能有几人当过市长啊。那怎么办呢,只能在现有的若干技术中寻找恰当的组合,就算是市长也只能这么干。只是,市长不可能了解这么多技术,就算是熟通各种技术的技术大师也不可能(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熟通这么多技术),那么怎么办呢?

以下是网友做出的绝佳的分析,摘自: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科学吗?还是炒作?- 南京老许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51537/answer/1289458429

image.png



这位网友的水平极高。能够一连串讲清楚如此之多的技术组合的人极少,各专业领域的多自顾不暇自己的领域,贯通全局极难。而能够进行智慧城市的系统设计,至少要具备这个全局观。

文中道出了GIS之不足,因而新一轮智慧城市并不局限于GIS,也并非是简简单单的三维化,也就是3D GIS是不能满足智慧城市的需求的,还需要来自建筑界的BIM。而BIM才刚刚成熟,远远达不到GIS的成熟度。一切都在不断发展之中。所以CIM在这里首先不等于3D GIS,此文将其归入“GIS+BIM”。

技术组合的巨大障碍

略举一点BIM这个技术理念的相关技术,也多达几十块,软件高达几百种:

image.png

image.png

我是怎样学习BIM的?

很显然,没有一个超人技术带头人和稳定的技术团队,是很难积淀这些技术储备的。而这种组合又必须被长期稳定的营收养得起,否则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以国内的市场环境来看,几乎不太可能。

即时利用各种技术组合完成了系统开发,现在问题又来了:数据怎么来?这就是许多智慧城市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技术开发上存在巨大的障碍。成功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即使开发了完善的功能,数据没有进来,尤其是活生生的动态数据,系统是空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假定智慧城市在建筑侧面的失败率是极大概率的。

活生生的数据从哪里来

智慧城市的数据相关技术已经发展的很充分,由信息技术产业提供给城市空间管理行业(包括规划、土地、建筑、物业、市政等一系列相关专业领域)。这一轮的数据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城市空间自身的贡献,虽然数据均为专业数据,但所有信息技术都是来自于先进行业的发展,而逐渐波及城市建筑空间领域的。这里面一直都有一个数据处理的老大难问题:数据繁多,技术完善,但数据处理过程存在极大的非技术性问题。

市政、城市尺度的数据看似规模大而且多,但就单个系统来看倒十分简单清晰,数据的流向路径都十分成熟,由此这些城市级的单个系统都有着非常完善的信息系统。

但就是到了建筑领域就一律熄火。

建筑的特点与市政恰好相反:产业链超长,耦合却很紧密。虽说全部建筑的数据量极为可观,但每一个建筑管理单位所拥有的信息数据规模都很小,数据类型也绝少有能够列入大数据范畴的(解读建筑营造的信息化革命之一:大数据),这导致单个建筑的数据价值很低,因此也很难进行很大的系统建设投入。

这说的是数据的现实情况。也正是因为建筑数据的价值低,所以收集它的动力就不大,且收集所耗成本却不菲。建筑成本多按平方米计,到了市政多按延长公里或平方公里计,两者在计量单位上就没有可比性,很难用某种统一的成本效益指标来衡量。就仅仅看管理主体就可以了:一个单体建筑物 vs 一个市政系统。

活生生的数据还分静态的和动态变化的,(1)静态的有从前盖楼留下来的、其实也有一定变化的存量数据,多为建筑物理数据,容易采集,多用弱电智能化系统甚或物联网采集,但使用率非常低(智能建筑的整合革命:新营造信息革命系列4);(2)动态的多为使用行为相关数据,如空间占用、能耗、人员变化等,多在FM专业领域中,最难收集(数据监测与FM管理模式)。

仅考虑单个楼的数据,似乎全部都在此楼的业主或物业FM公司治下,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具备,而且他们只会采集他们关心的很小比例的数据,还有大量的数据在租户和使用者、社会平台型机构如微信美团、网格办手中。这次疫情就切切实实地检验了一次这方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情况。

当信息化程度较低时,信息的价值也就较低,又切割到一栋栋单体建筑里面,数据量也极低,导致建筑数据采集的命题不成立。大概只有社会平台级做法才有可能改变这一格局,要么就是管理整合的漫长演进。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1:从BIM、GIS、CIM到定义城市

下一篇: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3:市政数字化、智慧电梯的案例

60acb4e0ef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