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ad.jpg

综合管廊、BIM与装配化

发布于:2022-12-30 17:53:41
首页/技术分享/Revit
收藏
1768

网友投稿

更多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crefm001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image.png

【编者按】近年来,综合管廊、BIM和装配化都是建筑行业的热门词,而且经常并列出现,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我们请光铭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光教授对此做一梳理。

【正文】

综合管廊,简称为管廊,又称为地下管廊、共同沟及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市政基础设施,在概念上与七通一平、海绵城市等关系密切。

BLC平台对来自台湾中兴工程的专家黄百富先生和台湾BIM协会创始人之一Tina女生的访谈中,提到一种很新颖的观察角度“利用管廊解决七通一平的老大难难题”,参考报道《管廊与七通一平》。

关于海绵城市,它与管廊同属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在中国当代才算刚刚开始补上历史的课,如果今天的管廊是第一波热潮,那么海绵城市就是历史预设好的下一波。它们大批量的被发动建设,有其深刻的历史发展原因,这一轮管廊建设并不是为了解决马路拉链问题,下一波海绵城市也不是完全为了解决看海现象。

image.png

管廊的结构极其简单,相当于一个长条形的地下室,对于惯常做管综的BIM服务来说,里面几乎没有多少需要管综的管路。管廊里的管线则主要是由水电气通信各家公司自己敷设,入廊缴费,由管廊公司集中管理——这个管理上的复杂度远远大于技术,这是新一轮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即由一个整合一体化的单位来统管所有市政基础设施,就像城市当局的FM部门一样。(参考我辅导过的一个研究生的论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那么为何今天有相当比例的管廊建设项目使用BIM等新科技呢?这是因为时代发展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时间点,代表着传统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集大成者的BIM概念开始引领着整个传统建筑行业走向新时代了,管廊也被波及到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管廊土建施工技术过于简单的原因,才需要加一点新科技元素。

image.png

同样的,还有装配化。增加成本(投资),但提升了整体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水平,又造就了一批掌握新科技的人才、预制厂、生产线和装备。当然投资于这些新技术,对于一公里几千万的造价并不算太多,这一轮全国管廊投资总体上是万亿级别的,这是一种国民经济级别的部署,这只有从全局来看才能看明白。

参考:《BIM与装配化一起实现》一文考察了住宅领域的情况,今天扩展到了管廊。

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管廊项目布置在新区,而不是马路拉链现象多发的市中心区。于是就可以进行大开挖施工,而非挖掘隧道(这需要盾构机等机械化作业,这就要等待国产小型盾构机的装备制造业起来,上一轮大型盾构机产业已经在地铁隧道、山区路桥大建设周期内建成了)。

image.png

下一轮就要进入市中心开挖了——是如同挖地铁一样的隧道掘进,成本当然又要上去更多(一公里过亿),于是,BIM等新科技、装配化生产方式就要在此普及了,各方面产能适当地投放,带来了建筑行业这一龙头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

总体上,BIM信息技术、装配化生产技术,是配套于管廊等热潮建设领域的两大如意法宝,随着不断提高的国民经济级别的固定资产投资,整个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我们现在可以拭目以待了。



延伸阅读:生活水平、钢结构与发电量

至于那些要用钢结构做管廊的,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需知那人类最大的钢产量都不够用的,背后还有发电量。从“以粮为纲”(毛时代)走向“钢铁公司”(邓公绰号),如今8亿顿钢产量的人类历史记录,都不够中国的建筑行业做钢结构用的,还是主要用混凝土预制+BIM。中国当代发展的基本事实是:当我们还在补管廊的课,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已经在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未来,也许下次我们就要谈谈管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关系了。

image.png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泛在的BIM

下一篇:面向地产开发商的BIM综合管理模式

60acb4e0ef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