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引 述
“中国建造”这一新的时代命题,从一问世就衔着创新科技的金钥匙。可以说,新的中国建造标准模式就是基于创新科技的生产方式,不妨谓之“5G版中国建造”(模仿移动通信领域的第五代称呼)。参考《新营造生产方式系列2:中国建造》
本文在【产业链-城市-建筑】这个从大到小的序列上,尝试定义了各种创新科技的规模尺度等级,揭示一个全尺度的技术全局及其与生产方式的关系。与以往历史上的由单项技术驱动的行业变革非常不同的是——实际上那样做的效果也极差——这一代的技术全栈是如此的庞大,如此的波澜壮阔,以至于我们可以重新进行一个基于新科技的顶层设计,而且所有的技术都是最新版本的,即“5G版中国建造”。
1. PropTech:互联网上的产业链
Proptech是property technology的缩写,房地产建筑科技,这是尺度最大的一个范畴,其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整个城市建设与运营、房地产建筑业、物业运营及家居,简单来说:跟房子相关的创新科技(人类基本行为:吃穿住用行)。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在中国都是几十万亿级的,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一直都想做的所谓“最后一个万亿级的产业互联网”,就是指这一领域,只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很统一的中文名称,英文已经先统一了。
国外主要是一些投资机构定义了这一概念,与其并列的还有金融科技(Fin-tech)、健康科技(Health-tech)。如软银发起的愿景基金在Proptech领域就投了上千亿的资金,主要投给了共享办公的WeWork、装配化工厂Katerra、互联网中介Compass等数家公司。
▲Proptech的市场格局(划分方法来源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玛格丽特教授)
我们在《新营造生产方式系列3:大规模定制化》中论证过,建筑领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业,而是由若干个行业交织而成的产业链,于是其创新科技——主要是指信息科技——就是一个庞杂的看似无所不包的技术体系。
建筑领域由于缺乏内在的创新驱动机制,自身是极难于演化出来如信息科技那样的先进技术的,其工业化水准也是在全体工业化部门中最落后的,所以此领域的创新科技几乎悉数来自其他领域,主要是信息技术领域。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这些技术局限于应用上,而不太关注基础底层技术,这同时也是对Proptech的分解,这些技术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智慧物联,BIM+,FM科技,两化融合。软硬件技术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都涵盖了。具体落实到城市、园区和建筑各个尺度上的对象时,不过就是上述应用技术的再次组合而已。
智慧物联这个概念侧重于硬件,涵盖了所有的传统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物联网技术,并且在数据采集端还纳入了无人机、激光扫描仪、机器人等最新一代的工业技术,在数据传输网络上则是被无线网络乃至正在敷设中的5G网络技术所取代,数据的后处理过程则大量引入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大幅跃进,为传统的智能建筑技术带来的无限生机,这是我们使用“5G版中国建造”这个代号的根本原因。
参考:
光铭FMBIM研究院,公众号:FMBIM智能建筑的整合革命:新营造信息革命系列4
正像智能手机在iPhone之前的表现一样,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利用率一直都极低,其表现甚至于是非常的不智能,有时候简直可以比得上当前许多人工智能技术的糟糕表现,即所谓的“人工智障”。在3G和4G革命之后,智能手机短短几年就普及了,建立在其上的APP雨后春笋般出现,时至今日新中国70年诞生之际,整个中国都仿佛变成了一个“互联网之上的国度”(比拟美国的“车轮上的民族”)。下一代5G版智慧物联则会更加进一步强化这个趋势。
由这样一个乐高式单元数据库作为基础平台,再来组合各类成本、进度信息的技术体系就被称为“BIM+”,仿自“互联网+”,是一种泛在论,也反映出BIM技术的基础通用性。这样的BIM技术就堪当建筑乃至城市建设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了,其BIM模型就代表着一个虚拟的建筑,是数字孪生的虚拟一侧,并可以通过智慧物联与实体建筑对接。
其效果则是“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地搭建万千建筑工程,语出梁思成1962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论建筑工业化”的文章(岑岩《装配式建筑“失控”和“进化论”》)。今天的时代则允许我们直接利用当代全球最顶级的BIM技术,与装配化生产方式融合,一并实现(陈光《BIM与装配化一起实现》)。
所以,FM是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其对应首要的技术体系就是BIM,国际社会最大的FM协会IFMA基金会就将BIM技术列为FM科技的头条。当然FM科技不仅仅是BIM,而且不限于BIM+,它是涵盖了上述科技在内,又与传统管理系统、行业专业数据库乃至ERP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概念。
▲建筑、不动产、设施管理信息化生态圈
中国已经从大建设时代切换到运营时代,正在运营中的房屋面积已经超过美国的400亿平方米,新建建筑在存量中的比例已经很低,从粗放扩张升级到高质量发展。并且FM科技已经被大量引入中国,这是信息化比工业化进程超前的一个具体体现,所以国家才要求“信息化引领工业化”。FM是BIM的终点,是智慧物联的需求来源,没有F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两者的技术创新都很难落地。
但是信息化是等不及工业化水平的缓慢提升的,它在其他行业对于工业化的拉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只是到了建筑领域就歇火了,这主要还是因为建筑领域是产业链级别的信息化,其他领域的单个行业的产业互联网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此时,产业=行业=工业=industry)
所以在新生产方式下,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时至今日,就连十分超前的可以说是6G一代的区块链技术都被提前融入到新生产方式的探讨中来了,并且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
参考:
光铭研究院,公众号:FMBIM区块链:新营造的信息化革命系列文章3
2. PropTech在城市级的表现:
智慧城市
产业链的科技全局具体落实到实体经济中,又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分别是城市、建筑和人三个尺度,逐渐缩小,业务也从社会平台级到企业级(toB)再到消费级(toC),跨度极大,内在逻辑关联若隐若现。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与医疗、教育、民生等领域一并形成总体上的智慧城市系统,另一方面又代表着建筑行业。
实际上城市建设的工程与建筑工程本属于基础设施这个相同的领域,只是在具体对待工程对象时才被切分成建筑单体工程、市政工程、野外基础设施工程等分类,在技术体系上它们都是完全一致的。城市可以约等于工程的集合,而描述工程的最佳技术即BIM,其全生命周期管理则是FM科技(市政管理实则城市尺度的FM)。至于智慧物联则会被大量使用。这是我们很早就预判的格局,而非仅以传统GIS为基础加一个三维模型和物联网就等同于智慧城市了。
在城市的规模尺度上,所需要处理的事务和相应的科技都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内容,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楼-车-城”协同是这一超级系统最可能的框架,目标则直追“第四代城市文明”这一星辰大海式的理想。(智能建筑的整合革命:新营造信息革命系列4)
如果仅限于工程项目范畴,那么城市的复杂性就大大降低了,就几乎可以等同于分布式的城市级建筑智慧系统,但是随着各种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的涌现,作为社会载体的现代城市则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格局,如BIM区块链平台上的建材供应链系统、大规模定制化的装配化建筑生产系统等等,均是以城市级、平台经济为起点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营。
3. ProTech在建筑级的表现:BIM
奥雅纳的《BIM区块链报告》定义了这个术语:BIM经济体(Circular Things)。实则区块链化的BIM,或BIM化的区块链。
奥雅纳报告的著名论断“区块链能够在根本上改善BIM”,意即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制度创新,赋予BIM技术体系以最终的能量(信用机制),令其可以真正的运行起来,从而改写整个传统的生产方式了。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全寿命期生产方式
“建筑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始于两方面的信息,一是需求策划案,二是那些让这个策划案得以能够指导后续设计过程(feed the design process)的详细信息。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这个过程必须注重这些信息——这些经由整个设计、施工、调试和占用过程而开发出来的信息——确保某一环节的信息能够更好的被其它环节所利用。”
摘自《Problem Seeking》
经典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技术都是建立在过去版本的Proptech基础上的,5G版Proptech是一场几乎只有中国才会发生的革命,如电子支付已经完全普及、区块链发票即将到来,仅此一项就足以极大改变工程交易的整个面貌,使得传统流程变得过时,是时候可以重新设计整个大架构了。
光铭研究院小结
所以,新的生产方式的建构是一个全局思维下的、充分结合了创新技术的新格局,它几乎不太可能仅由建筑工业自身来完成,必须要有充足的外部力量,如互联网高科技。这也许又是一次降维打击,只是规模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总和。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