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5cdd2dc095060.jpg

BIM的未来真的可观吗?

发布于:2019-06-14
首页/BIM专题
3493
分享

位资深的施工管理人员提到这样一个现状 :

一个项目动辄几个亿, BIM成本最多才百十万,上层领导根本不会重视这么小的一块。上层不重视,到了下层就更没人重视,所以BIM在实际的工程中很难推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放到最后来聊, 先来谈谈BIM在中国推行的现状和阻力。

腿腿教学网-BIM的未来真的可观吗?

首先来看BIM行业内部,有哪些不好的现状:

现状一

BIM“专家”横行, -部分“专家”根本不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反而在很多项目中劝说业主稀里糊涂的使用BIM技术。很多BIM网站和论坛,直接搬用国外的成功案例,在宣传中频繁使用「颠覆」  「革命」这样的词,认为一项新技术就能改变整个行业,而对当前行业里真正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现状二

1998年科技部等8个部委,推广普及CAD技术时提出的口号---甩图板,现在很多宣传把BIM与甩图板做类比,这个观念从根本上就错了。CAD一个软件就完成了甩图板的工作,直尺、圆规、比例尺、橡皮擦都被集成到CAD里。只用CAD ,人们就可以交付传统方式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图纸。BIM不是一种软件, BIM模型只是数据集成的半成品,还需要其他软件的加工处理,才能形成对用户更有价值的东西,甩图板的宣传比喻,让很多的人以为交付BIM模型,就完成了BIM, 这让BIM成为了鸡肋。

现状三

国外开发的BIM软件,学习周期较长,而且不太适应国内标准,在实际使用中水土不服,建筑行业又缺乏精通软件编程的人去从事二次开发工作。当然行业中也有一些公司,在踏踏实实地做技术开发,我们会专门拿出一期来讲。

现状四

一些大的软件商看中了这一 块市场,研发自己的BIM平台。为了竞争,很多平台都屏蔽了其他同类软件的数据接口,这让本来就需要协作和数据交换的BIM技术更难推行。

现状五

在培训领域,一些没有施工经验只有软件经验的团队,也出来做培训,动辄几万的培训费,让普通的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望而却步。而公众号、论坛等渠道能够获得的廉价知识,又大多是几年前的冷饭炒了又炒,甚至有的内容提供者把BIM技术搞得像传销一样神秘。

腿腿教学网-BIM的未来真的可观吗?

这一系列的现状,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基层人员排斥BIM技术,上层强推BIM技术得不到良好的执行

光铭FM&BIM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光 先生在他的文章为何先进的BIM在落地时如此苦逼?总结了一个当前非常普遍的,BIM工作流程:

1.设计团队利用CAD工具进行二维平面图设计,经过几次审图,经业主批准,出施工图,施工单位拿到图纸做施工准备。

2.设计院独立的BIM团队,也可能是外包的BIM咨询公司,利用BIM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3.通过BIM软件的碰撞检查功能, BIM团队反馈给设计团队一份检查报告,注意,大多数BIM团队只提供报告,不负责调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懂设计。而这时候设计图已出,业主就很生气,为什么你们会出这么多错?施工单位也很生气,因为现场发现图纸错误的工作本来是由他们做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加很多投标阶段没有的变更费用,而由于BIM团队的介入,施工方的这部分收入就减少了。此时原本的设计团队也很烦,按照传统的方式,他们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要变更那是施工单位的事,而BIM团队拿来的碰撞检查报告无疑给他们增加了大量的麻烦。

4.设计团队逼不得已,参考着碰撞报告,在原来的二维图纸上重新修改,把修改结果发给BIM团队。BIM团队看着这份新的图纸又懵了,他们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对比新旧图纸的区别,在模型上更改。这么几轮之后,模型终于没有碰撞了, BIM团队就开始利用BIM的可出图性,来出一份二维的图纸。

5.施工时间不等人,设计院修改过的图纸已经再次经过审核交到施工方手中,这时候BIM团队又送来一份图纸,施工单位该执行哪一版的图纸?于是各方又陷入了争吵之.....根据Why-How-What黄金圈法则,这种应用方式就是大概模糊的知道了what is BIM,稀里糊涂地执行How to use BIM,却把最根本的why丢掉了。不客气的说,这种BIM应用的方式比传统方式更加低效。BIM增加了设计团队的负担,减少了施工单位的收益,业主花出去了钱却看不到成效,于是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员,都认为BIM不是好东西。陈光先生把这种独立于传统流程之外的BIM工作流制总结为双轨制。

在双轨制下,BIM并未融入传统设计流程,而图纸由传统流程生成、与BIM无关,所以BIM出图就成为了一项“伪业务”。双轨制是时代变化、转型升级的产物,中国过去这几十年,为了发展,即要引入新技术,又要让旧的生产方式存续,在很多领域的做法,就是搞双轨制。双轨制的结束称为“并轨”,实际上并不是两条轨道合并,而是新方式取代旧的方式。要分析未来的发展,我们得先把问题的核心,也就是why弄清楚。

我们看陈光先生阐述的流程中,核心问题在哪里?

项目中设计和施工单位,出现的返工与工期延误,以及图纸与现场不符造成的变更,这是成本,是成本就一定要有人承担,在传统的协作模式中,业主就要为这个成本买单。BIM打破了原本业主、设计和施工达成的平衡,这个平衡以业主付出一部分显然可以节约的成本为代价。在错误的BIM实施方式介入之后,这个成本不仅没有减少,还会因为引入BIM技术或者增加了BIM团队,反倒需要业主支付更多费用。对比国外如火如荼的BIM情况,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核心是:BIM是代表新一代先进生产关系的技术,把它硬生生的搬到老一代的生产关系中,就会费力不讨好。BIM ,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暴露问题。

正如舜元建设集团VDC中心经理,金戈提出的观点:

中国建筑行业是传统粗放式的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和BIM技术的革新,才能有基于BIM数据的精细化管理,BIM不是发展太慢了,而是发展太快了,应该是传统往前跨一步,BIM往后退一步。国内的建筑行业往前发展,更大的可能性是通过改变管理方式,适应新技术。从长期看,有新技术参与的市场竞争会逐渐打破这一个格局。

腿腿教学网-BIM的未来真的可观吗?

竞争从设计开始。

请你设想,BIM团队能够在项目前期就介入到设计中去,甚至像陈光先生所说的,从双轨走向并轨,设计团队从一开始的设计就使用BIM进行内部纠错和协作,真正做到像国外那样提升20%的效率,那么设计院不仅不需要向业主要额外费用,还能节省自己的设计成本。如果摆在业主面前两个选择, -个是传统不用BIM的设计院,一个是这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设计院,业主会如何选择呢?这是竞争的第一步。接下来,到了对BIM反对声音最多的施工单位。由于设计团队利用BIM技术,在施工图阶段做到了最少的错误,进一步导致施工单位原本的利益被削减了, 那么施工单位有两个选择:

一是去选择没有BIM应用的项目继续挣原来的利益,二是同样引入BIM技术,通过对设计院BIM模型的数据挖掘,提高自己的施工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节省成本,作为施工方会怎么选呢?

我们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施工方选择第二种方式,因为面对同行的竞争,业主会去选择那些更高效的施工承包商。

最后到了业主这一步,同样面对市场的竞争,其他的业主选择了BIM这条路,选用采用BIM技术的设计团队和施工承包商,原本需要他们承担的那部分费用没有了,甚至把BIM技术应用到后期的运维中,就会更有竞争力。

那么维持着原本利益平衡的业主,也会逐步转向BIM应用的路线上去。到此,传统生产方式就会开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BIM不是额外增加了成本,而是为所有人节省了成本。这就是技术革新的本质:新的技术不是把成本转嫁给他人,而是造福所有的人。而新技术从提出到普及,会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因为很多人的短期利益会被侵害,也有一部分人会获得短期的不义之财,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不得不提的是,上海市政府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洞见----他们看到了BIM技术美好的未来,也看到了成本不减反增的短期现状,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策:发展过程中这部分成本,由政府来买单。这就是在前面的BIM地方政策那一期,给大家讲到的上海市优厚的BIM技术应用补贴政策。

当然,一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多可能,也许在几年内还会有更新更好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我们能看到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可能,就是BIM。:说了半天宏观上的竞争和发展,可能你会觉得这和我一个小工程师没什么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我们设想的这种由竞争引起的市场变革中,变化是自下而上的,而这一点就是我们想要阐述的核心。自下而上的动机和方法,来自于上一期我们说到的BIM的五个公理中的公理2 :你在BIM上做的事情,直接地为你自身的工作产生利益,和公理3:BIM取代或提升你当前已经在做的部分工作。当前很多地区和项目中,采取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一些打着幌子的BIM公司或者BIM专家去公关项目领导,甚至是地方政府的负责人,让他们应用BIM技术。领导决定后,红头文件就一级级的发下来,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个命令会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是成本的增加,设计团队不愿意做,施工单位更不愿意做,下面的人不配台,事儿自然办不好,最终的成果不好,从上到下就把这个责任归咎于BIM技术不好,不适应国情。而此时的BIM专家们已经得到了短期利益,又转战到下一个地方去公关了。自上而下的推行,必须是在底层技术和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奏效,试想一下,像共享经济这种目前已经是公认利好的东西,如果在滴滴打车刚刚问世,还没有补贴也没有很多的司机使用,甚至连普通民众都没有使用过手机app的时候,就强行推出政策要大家必须使用,效果会好吗?一定不会,新技术的普及一定是通过竞争,而不是强推才能实现。

我们相信,成熟的BIM应用一定是自下而上的,没有什么红头文件,也没有什么政府补贴,每一层项目人员都是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中,重要的就不再是领导的决策,而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了。也就是说,公司之间的竞争,会直接渗透到个人之间的竞争,懂得BIM技术的人,不仅更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还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提高他人的工作效率。试问,一个设计人员画出二维图纸,需要预算团队重新算量,而另一个设计人员能够交出BIM模型,辅助预算团队算量,哪一个更受欢迎呢?再进一步讲,即便现在你所在的团队对BIM技术依然排斥,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会进步,这并不代表你会一直待在这个团队中。当你想要去管理水平更高、收入更好的团队工作时, BIM技能至少会成为你的一个加分项,甚至会成为必备的门槛。

最后,我们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项目总资金越大,上层越不重视BIM费用,下层也就越没人推行。这个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如果你把BIM作为一项额外的作秀成本来看,那么事实确实是如此。但如果你把BIM作为一个提高效率、节约整体成本的技术来看,那么项目越大,节省下来的成本就越高,也会越被重视。当前能够看清这一点的公司并不占主流,但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这一点,自下而上的逐渐改变。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im/2859.html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微信咨询
扫描客服微信
QQ咨询
联系QQ:

2158157721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5359439502

APP下载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