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ad.jpg

政策新闻 | 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加力提效做好新一轮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

发布于:2024-10-31 12:05:02

网友投稿

更多

10月18日,徐汇东安一、二村的居民迎来了人生中重要时刻。作为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东安一、二村旧改以99.95%高比例生效,6000多户居民就此挥别旧居,奔向美好新家园。

今年,全市19项民心工程中市建设交通系统牵头推进的任务有8项,占比接近一半。它们分别是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牵头的“两旧一村”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无障碍环境提升、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市交通委牵头的公交出行、慢行交通品质提升、停车资源优化;市绿化市容局牵头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此外,在今年公布的3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市建设交通系统也牵头承担了多项任务。

各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从年初开始,各项任务的进展广受关注。临近年末,以“两旧一村”改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筹措供应为代表的各项民心工程、民生实事项目正进入收官冲刺阶段。

“我们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人民城市,加力提效做好新一轮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各项工作中,广范围、深层次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共绘美好生活‘工笔画’,织就人民城市‘实景图’。”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胡广杰表示。

牢记殷殷嘱托

创新思路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单位承担着重要的民生责任,在首轮民心工程中牵头推进的就有7项、接近项目总数的一半,经过三年坚持不懈抓落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轮的三年里,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改185.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9.2万户,2022年7月提前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改任务,历经30年的持续推进,被上海人民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民生难题得到历史性解决;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滨水空间正由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今日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累计完成564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内环内架空线入地率提高到53%、主干道入地率达到80%,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家具全要素整治,市容市貌显著改善,城市天际线更加清爽;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竣工4176台,其中2021、2022年连续跑出加速度,相继完工1579台和2303台;累计启动14个“城中村”项目的认定和改造,到2022年底已批项目累计完成动迁收尾40个,动迁安置房开工率达到90%;停车难治理方面,累计创建128个停车治理示范项目,开工新建1.8万个公共停车泊位,双双超额完成了第一轮目标任务。

上海正奋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地,今年以来,更是努力以“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的韧劲,把民心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用民主的办法解决民生的问题,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以来,建设交通行业在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统筹落实“两旧一村”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东安一、二村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居民盼望旧改的呼声强烈,但真到了征收的关口,家家又有本难念的经。今年3月,东安一、二村片区旧改正式启动。为了让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488天的征收过程中,旧改项目成立了临时党委,搭建了“1+4+5+55+156”党建组织体系,有机整合了各类行政、法治、社会资源力量。广大基层干部,包括近500名街道和企业工作人员、10多名区委抽调来的攻坚骨干、10多位退休老书记,全部下沉到一线,和居民开展零距离沟通,组织召开了242场圆桌会议,筹措4500多套安置房源,完成了944证家庭调解委托。

近两年来,“两旧一村”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蕃瓜弄旧住房成套改造、蟠龙城中村改造等典型案例不断涌现。虹口区瑞康里167街坊项目,探索多样安置选择,包括置换腾退(货币化安置)、异地实物安置、回购原地建设房屋、回租原地建设房屋等4种安置方式,更好地保障了居民权益,回应了居民诉求,也让不少居民眼前为之一亮。徐汇区康健路341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从启动到回搬仅用时一年,创造了全市拆除重建改造实施速度的纪录。新房全装修交付,居民购置家具即可入住。

2024年,截至9月底,上海零星旧改完成7万平方米、2274户,还有4.8万平方米、1771户完成一轮征询,已实质性启动;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约23.09万平方米、5914户;新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预计相关工作将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3年,加装电梯被列入新一轮民心工程,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9000台,每年完成3000台。加梯工作是“雀小脏全”的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协作方多、系统性强,需要多方协作、紧密配合。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积极协调,健全“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发挥“加装电梯党建联盟”效应和居民区党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激发群众宣传群众、群众引导群众的热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变“分头推进”为“协同作战”,着力破解居民意愿统一难、资金筹措难、加梯提速难等现实问题。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上海积极挖掘各类资源,建设一批、改造一批、筹措一批低租金、可负担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2023年,筹措的1.1万张床位覆盖全市16个区,目前已全部向社会供应,月租在500—1000元/床,截至今年7月底,整体出租率达80%以上。今年,“新增筹措供应3万张以上‘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9月底,已累计筹措供应床位超2.6万张,完成年度目标超87%。

统筹协调逐步破题,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住得舒心,前提是住得安全。上海市开发建设时间早,许多管线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老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市建设交通系统按照“轻重缓急”将任务拆解,统筹推进破题。

从2023年“为50万户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更换燃具连接软管”和“为10万户高龄独居老人加装燃气报警器”,到2024年“为50万户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更换燃具连接软管和调压器”,燃气安全连续两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推进过程中,燃气管理部门坚持党建引领,组建“燃气行业实事项目党建联盟”,建立“燃气护航先锋队”,在政策解答、宣传引导、排摸统计等工作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对推进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与属地街道、燃气公司、施工单位强化协同,推进居委会、物业、燃气企业加强常态化沟通。针对门锁率高的情况,灵活调整上门时间,看“灯”入户,蹲点社区,努力提高入户成功率并拓宽实事受益面,累计为150万户居民消除了身边的隐患。

燃气安全并非一蹴而就,实事项目也始终是进行时。燃气行业持续对实事项目的效果进行跟踪,比如了解高龄老人使用燃气报警器的反馈、分析报警原因、抽检产品质量、回访灶具连接管使用情况等等,获取受益群体的真实感受,为持续优化燃气安全打好基础。

提升城市能级

立足大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

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立足大局,以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为抓手,持续优化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将硬件优势转化为城市魅力,助力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机制保障,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母亲河的故事,仍在继续,生生不息。“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已经进入品质提升阶段,要再上一个台阶,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扩容提质。市建设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等特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将贯通工程纳入市级重大工程计划,推动黄浦江岸线贯通南延北拓,打通苏州河贯通断点;发布《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为滨水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开放、高水平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立“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专家委员会,提供专家智慧。

目前,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生态之城”示范区初步成形,“创新之城”发展区初现蓝图,“人文之城”实践区初具规模,“未来之城”探索区初露端倪。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五个中心”核心功能承载,主导产业不断汇聚在黄浦江两岸,科技创新功能不断升级。徐汇滨江集聚了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杨浦滨江超级总部基地建设进展迅速。“一江一河”滨水区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集聚带、总部经济汇集的高端商贸集聚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双碳”战略背景、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下,慢行交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围绕“宜出行、优品质、高效益”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目标,市建设交通系统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多项文件,同时加强行业指导,出台各类技术指南,保障慢行交通工作任务有序落地。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累计完成600个慢行交通品质提升项目,提高了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慢行交通与其他公共空间的衔接转换更紧密便捷,建成五角场“钻石连廊”、董家渡花桥等一批兼具通行、观赏展示、激发区域活力功能的复合立体慢行系统。打造了上跨南何支线的三门路天桥、宝工园区道路人行道增设、北苏州路非机动车专用路等一批需求迫切、理念优先的慢行网络完善项目。

除了城市地区,市建设交通系统还持续优化上海郊野空间的基础配套,扩大民生服务的覆盖面。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全国范围率先出台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导则,制定两轮10年建设规划,推进区区对接、省际“断头路”建设,实施新改建逾500公里,提档升级改造2800公里。深化公路资产数字化改革,持续优化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线网,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始终保持在5A级。

功能融合,联动提升整体品质。公园是市民平时散步、休闲的重要去处。2023年,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工程也被纳入新一轮民心工程。

绿化市容部门秉持“公园+”理念,结合区域发展特征、周边人群需求、生态基底条件等,深入挖掘环上公园所在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一园一品,打造功能主题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环上公园。

比如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在设计上倡导“儿童友好城市”理念,在外环绿带生态基底上,重塑文化品牌,导入“公园+”活力功能,塑造全龄友好的绿色生态城市空间。浦东沔青公园,在建筑、构筑物、铺装、小品等设计中,深入演绎与创新展现地区横沔文化,再现独特文化底蕴。

在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方面,坚持“一路一方案”,按照“以大带小”“以综合带单项”的原则,与老化地下管线更新改造、道路充电桩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努力降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在两轮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工作推进过程中,建设交通各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各界协同努力,让这些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更好察民情、体民意、集民智、聚民力,也诚邀广大市民群众继续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共同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胡广杰表示。

建设美丽上海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一场暴雨之后,家门口会不会积水;老人离开家门出行方便不方便,能不能走进银行邮局;周末出门休闲购物,能不能找到停车点……这些点滴细节,关乎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软实力。看似稀松平常,但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推进改造。上海首家养老金融样板网点——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曲阳支行,从开放以来就受到了周边老年居民的欢迎。为了让用户体验无“温差”,网点结合老年人的需求,配备了各类无障碍设施,如紧急求助按钮、无障碍坡道、大字版填单样张、放大镜、适老化沙发及血压仪、康复训练球、听力筛查仪等养老健康设施。2024年“政府开放月”活动期间,曲阳支行还邀请居民过来体验,结合建议又做了优化。

2023年,无障碍提升工程首次纳入民心工程。这一面向特定群体的民生项目,看似工程量不大,却覆盖到城市设施的各个领域。市建设交通行业逐个分析,按照不同场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形成了改造方案。如,在重点区域推进无障碍环境高标准建设;在公共场所进行无障碍精细化改造;增加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邮政及银行网点无障碍改造成效明显,累计完成84家邮政网点及179家银行网点无障碍改造;人行道无障碍专项改造提前完成,完成30公里人行道的盲道、无障碍坡道;20处公共图书馆优化无障碍通道人工导引服务改造已完成;1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已超额完成;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无障碍改造已完成。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加深,建设交通行业也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更便捷、更通畅、更人性化的一站式出行服务,老年乘客出行从“有保障”到“更完善”。在老年乘客出行比较集中的区域,启动港湾式车站改造、公交站点品质提升、人行道品质提升等项目。2024年,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一站台一方案”,克服部分公交站台空间先天不足、施工条件受阻等问题,提前超额完成160个站点改造任务;更新投运400辆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

如,虹口区广粤路广中路公交站,把原来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改造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站台段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铺装,提示过往非机动车提前减速,保障乘客上下车安全,还对公交车站进行适老化改造,新设无障碍坡道及人行横道,确保特殊人群无障碍通行。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运行中的难点痛点,往往需要创新思路,解决新技术、新理念来破题。

静安区明园森林公园地下,有两座地下19层智能机械停车库;长宁区光华医院结合改扩建工程同步建设自动泊车机器人(AGV)停车库,一期停车库设置有93个停车位,配备4个AGV搬运机器人,每辆车的存取车时间约为3分钟;桂林东西街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通过设置高位视频对该处路段实现数字化管理……

2023年,新一轮停车资源优化民心工程三年行动启动。为了解决土地空间资源受限的问题,上海积极探索智能手段,建设垂直掘进、AGV等新型智能车库,在全市多点开花。建成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上线“上海停车”App,在全市收费道路停车场利用地磁、高位探头等感知设备,分级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

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累计创建213个停车资源优化项目,开工建设3.18万个公共停车位,提供4.4万个错峰共享停车位,建成70个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在中心城区和其他地区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的比例分别达到82%和52%。“上海停车”App可提供4700个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110万个公共车位的信息查询、在线支付服务。

连续多年被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的道路积水改善工程,上海久久为功,使中心城区暴雨内涝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韧性,建设交通行业坚持问题导向,以打破排水系统区域“瓶颈”为目标,对局部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发挥效益,相对大型排水系统工程来说投资少、见效快,“性价比较高”。

其中,科技赋能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使用的新型化学建材管,具有质量相对较轻、耐磨防腐、施工周期短、综合造价较低等优点,能满足装配化、快速施工的要求,从而破解城市建成区道路交通繁忙、共用管线复杂、施工作业面窄等痛点。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政策新闻 | 广东住建厅关于广东中州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下一篇:政策新闻 | 巴中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青岛举行

60acb4e0ef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