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 如果今天的你还没有任何目标,那么明天的清晨,你用什么理由把自己叫醒呢 ?”——荷马史诗《奥德赛》
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认知过程,称之为奥德赛。荷马史诗传唱着奥德赛之旅,当奥德修斯终于回到了祖国希腊,他已经没有力气去跑马拉松了。哦,马拉松是五百年后希波战争时期才出现的,史称马拉松战役。断代了。
《BIM情景剧第七幕:病魔与祭司》所描写的一篇关于三维算量的译文,take-off(QTO,quantity take off,工程算量)被错译为起飞后,译者就起飞了。
这个错误无论是建筑业内人士还是外行,都很难一下子就看出来。因为整个这件事情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比奥德赛跑马拉松的温泉关还难攻打下来。
01
—
初识BIM就起飞
每一个初识BIM的人都仿佛看到了未来。BIM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产业革命、数字化革命。所以许多学习者都是红小将,也只有他们敢于打破一切藩篱。
建筑行业背景的人最容易产生这种感觉,因为中国的各行业工业化都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庞大的建筑行业还处在前工业化时代。这导致了大家会感觉到极大的反差。
建筑行业之外的人不大会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比如计算机专业的人在看待BIM软件方面的革新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都是二十几年前的开发方式了,像建筑智能化系统都是单板机时代的老古董了,现在已经没人用了,没想到建筑工地里面还藏着这么多。他们只是偶尔被表面的华丽词藻所蒙蔽,那也只是一时的,他只要问清楚用什么数据库、什么架构,马上就现原形了。
也难怪华为的余承东在发布智能家居时如此感叹“你们实在是做的太差了,还是我们华为来做吧”。华为余承东领导智能家居产品线,华为能否颠覆智能建筑的传统格局,华为的智能家居匪夷所思的采用了电力网
于是从外界角度来看,建筑行业搞BIM智慧化似乎是从工地的坑里面直接干拔起飞,那个场面是比较惨烈壮观的。尤其是涉世不深的红小将,他们可能连施工图还看不太懂,工地还没去过,他们就会立刻产生许多起飞所能看到的幻象。
02
—
马拉松式学习
等到学会了许多BIM知识,开始尝试与传统工程相结合的时候,就开始了奥德赛的磨难之旅。
直到战败,才意识到学习BIM原来是一场马拉松。
这还只有是建筑行业背景的人才会真正能跑起来的马拉松。
对于建筑行业之外的人,这只是第一场马拉松,因为还有建筑行业的本体知识体系,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那是不可跨越的障碍,那是无数场马拉松。那绝对是奥德赛远征的失败之旅。
建筑背景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许还会在业余时间学习一下Java编程Python编程数据库网络结构什么的,但是计算机网络背景的人绝不会去看一本土木工程概论的,经验越丰富,就越不会跨行去学习的,他们只想通过100米冲刺就获得冠军,马拉松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是不是建筑背景的人就一定会去跑这个马拉松呢?绝大部分也不会,因为建筑行业的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唯一的学习就是考证。没有考证挂证的驱动力,他们是不学习的。因为建筑行业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你一旦有了经验就可以用一个经验干二十年。别的行业的人要是来请教你这是怎么做的,你一看他没经验就可以欺负他,说嘿嘿。
就连建筑行业内部各专业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鄙视链,比如建筑师很牛能拿到设计项目,但是她要想改一个东西碰到结构专业不给改也得怂,为什么呢?
结构专业那个结构规范和力学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就是一场超级长的马拉松。结构专业在建筑专业体系里面相当于计算机世界的硬件专业,绝对硬核。
中国能够这么快就盖了这么多大型结构的楼房给数以亿计的老百姓住,正是靠着大规模培养结构工程师,靠着简单易行的力学计算软件和相对容易掌握的结构规范(实则设计指南),才干得成这个基建狂魔的。所以别的专业都不用跑完结构这场超级马拉松,就可以配合完成一个大楼项目,将来世界上高楼大厦排名前300位的大部分都是中国的城市,靠的就是这个。
问题是:你已经跑完了一场结构的马拉松,还会去跑第二个吗?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上一篇:BIM情景剧第十幕:武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