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5cdd2dc095060.jpg

等同BIM拾贰: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

发布于:2022-12-20 11:19:33
首页/技术分享/Revit
收藏
1469

网友投稿

更多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gh_176188fea1b3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图片.png

最近工业经济转型数字经济的话题比较火,似乎整个中国社会都要随之而变革,本文主要考察这个概念在建筑业的表现。

工业经济 vs 数字经济

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基建革命”,是为了引领生产方式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其中,涉及到建筑的又被称为“新城建”。

工业经济可分为手工业与机器工业两个显著不同的时代,大体上对应着前两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机械工业革命,与发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电力工业革命。前后三百年。

二战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工业革命又一次加速了人类经济发展。经此革命之后,70-90年代,人类财富倍增。90年代互联网革命之后,又倍增。也就是说,1970年代以前(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人类创造的财富只相当于今天的一小部分,可见数字经济的威力之巨大。

建筑工业

中国的建筑工业无疑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完成了惊天之作:基建狂魔。无论是高铁、高速公路网,还是几百亿平方的住宅,都完全不像一个农业国所为。只能说,中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业化的道路,而不完全遵循西方工业国的历史发展规律。

尤其是建筑的产业链庞杂而漫长,根本无法以小型工业制品的制造业视野来观察,每一个建筑构配件都相当于一个工业品类。而这些构件之间又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分工协作与建筑物理逻辑的多维度强耦合关系,所以不能纳入到一般工业经济的范畴来考察(建筑在industry level之上)。

同时,建筑业的基本组成,如从业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及建材工业,又都是完全身处工业经济之中的,于是又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遵循其规律,也就是正在面临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切换。

一个遵循,一个不遵循,就像剪刀差似的矛盾极为突出。

图片

一个项目叠加了工业史上的四代做法

因此,我们无须按照一般工业化的规律来定义建筑工业,而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乃至于可能要重新定义建筑的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我总是感觉到这种重新审视的层面要上升到“工业史观”的层级才行,不能拘泥于经典理论默认下的项目级、企业级、行业级的思考。

BIM与装配化

这里面最为突出的话题就是BIM与装配化,一个是数字经济、一个是工业经济的代表。但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甚至于是系出同门——它们都是工业史发展的结晶。陈光《BIM与装配化一起实现》论断的逻辑起源就在这里。

诸如工业制品的“一个个的”简单明了的表现特征,在前工业化阶段的建筑业(装配化程度低,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的传统建筑业)就很少,因此,这个特征经常被外界当做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甚至于,像家居、装饰件的一体化产品,其从现场加工制作演变成工厂预制、现场组装(fabrication),多数也是由于建材工业自身的发展,而非建筑工地的要求所致,如门窗,在九十年代以前多为木工在现场刨制加工,之后则逐渐演变为工厂预制,极少有在工地现场加工的了,塑钢窗、铝合金的新材料普及也导致没法现场加工了,于是门窗这个构件就“产品化”、“工业化”了。

在消费者眼里,工业制品天然是“一个个的”,买来一个整体就可以用。即使在建筑的用户眼中(运维管理方),见到坏掉的门窗,都会视作一个整体产品去维修,无论其加工过程是现场加工的、还是工厂预制的。所以,“一个个的构件”可以认为是人的天然观点,可以不证自明,尤其是熟悉斗拱的中国人。等同BIM系列8:一个个的构件

由一个个的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建筑生产方式就是装配化,相应的,电脑中的由一个个构件组合起来的虚拟建筑就是BIM模型,两者合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建筑数字孪生”。所以,两个要一起实现。

制造业产品的数字孪生也叫做“数字样机”,似乎这个比照关系跟建筑产品是完全对应的,看上去的确是这样,尤其是成品之后。但是置于建筑的生产过程之中,包括采用数字样机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完全不同了。一个是产业链之复杂,一个是生产协同之复杂,都远超一般制造业。

国外经典的BIM理论都是局限于项目级的,至多到工程公司的企业级,再往上就没有了。而装配化也局限于企业级,以及其上下游的供应链,都很难达于产业链。而中国的特定时代与社会情况,导致必须要研究城市级BIM(现在有了CIM这个词来指代)、党管BIM协作等课题,以及服从政治经济学的装配化产业链研究——毕竟我们在计划经济年代已经有过一次国民经济级的产业链设计的经验,以及《营造法式》的传统。

在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之后,也许就不再完全按照“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这样的一个顺序了,也许是倒过来、混合的,局部先进、又同时兼容落后的生产要素,也许这个先进与落后也都需要重新定义了。

也许这还是一条破解建筑业内卷的道路。

BIM破内卷2:从《理想之城》看BIM还有没有可能

土建内卷的唯一破局代名词:BIM

BIM破内卷0:BIM:屌丝逆袭的最佳途径

数字经济那种大规模重组原先产业链的例子,会不会在建筑领域发生呢?《纵向一体化企业:新营造生产方式系列之1》做过分析,可能性还是有的,只是所需要的能量巨大,目前条件还不具备。被重新塑造之后的形态也很难于想象,变数实在是太多了,耗时也必定是漫长的。也有可能在局部萌发而波及全局,如链家贝壳在中介环节取得成功后,就开始进军装修、物业等传统领域,这个趋势可以说是才刚刚开始,但是已经完全不同于国外的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形态了。

毫无疑问,工业化数字化进入建筑业,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建筑是最重的重资产,轻易动弹不得。但正因为其为基础设施之重大,几十万亿之巨的资源组合,才让人觉得数字经济大有可为,这种变革应该是生产方式级的大变革。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等同BIM拾壹:二维转三维

下一篇:国外的BIM软件战争:数据垄断导致建筑产业投机泛滥

60acb4e0ef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