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ad.jpg

等同BIM拾壹:二维转三维

发布于:2022-12-20 11:18:11
首页/技术分享/Revit
收藏
2682

网友投稿

更多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gh_176188fea1b3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图片.png

工程界主要以二维图纸形式存储数据,无论是电子版的还是纸质版的。即使所有的工程数据都是采用电脑进行加工,但在传统惯性极大的工程界,仍然是打印出来存档。这里面只有一小部分因素是手工签章的需求所致。

image.png

以前在工程界使用简略的二维图形就可以表达的内容,如果以数字文字的方式去表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图胜千言)。所以所有画图的人都默认那个看图的人是可以看得懂这个房间的平面图的。但是在智慧城市的数据用户中,绝大部分可能是不懂工程图的,他就要以更直观的方式来查看这个建筑物。其中最基本的,也就是三维的需求。

image.png

智慧城市对于三维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是必须要三维才能满足的,比如空间拓扑关系,这个房间着火了,要疏散隔壁房间的人,于是就要知道这两个房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这个是只有用三维图形的方式才能表达和计算的。

本文所说的智慧城市主要是指其建筑侧面,也就是以建筑为核心载体进行的智慧城市系统,我们也称之为智慧城市的建筑流派。现在这个流派也有一个专业名词了,CIM( City Information Model),这个词是从国外的BIM概念中派生出来的,而且这个词只在中国才有。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系列文章: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10:从智能建筑到智能家居、物联网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9:BIM通过CDE到CIM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8:从楼车城框架看小米华为造车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7:首度市场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6:认知拦路虎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5:生态圈ABC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4:数字建筑孪生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3:市政数字化、智慧电梯的案例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2:技术功能与活生生的数据

智慧城市之建筑流派1:从BIM、GIS、CIM到定义城市

以光铭FMBIM研究院陈光教授主持的某区智慧城市的二维转三维研究项目为例,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可以分批逐步实现。这种分层次的思想在数据处理行业早就有了,也就是用LOD( Level of detail)进行分级处理,BIM领域的产品也多采用之,但是他的规定多半采用了美国建筑师学会AIA的标准划分方法。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本土化的应用改造。

1.分层分户模型(空间模型)

最基础的层次是分层分户模型。

(1)重点在于空间的拓扑关系与网格办的块数据、网格办房间二维码对应,而不关注建筑硬件构造的细节。这部分现在基本上可以通过AI技术以极低成本实现,缺点是需要图纸。(正向建模,图纸翻模)

image.png

(2)没有图纸的就需要进行激光扫描和外部无人机倾斜摄影拍摄,这部分的人工成本比较大。其数据处理也采用了AI技术。(逆向建模,SLAM三维重建)

image.png

无论正向逆向,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正向逆向:BIM白猫黑猫论

image.png

视觉、激光点云、SQL数据库和BIM的大集成做法

按照空间容器论的观点,空间模型是所有构造和资产硬件对象的基础模型,但在国内工程界和BIM业界都不太重视这个空间模型的建立。空间作为一个容器,容纳、承载了里面所有的建筑构建和机电设备,其实功能派的建筑师就是一个空间设计师,他就是这么看待结构机电等等其他工程专业的,他所处理的建筑空间体系并不是一个实体对象,而是老子所说的“当其无有其用”。空间资产概念兴起

在国土空间这一职能序列中,从国土空间到城市空间到园区社区空间,最后再到建筑空间这一系列下来,建筑空间也理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在建筑方面的第一要务。只是在传统的国土规划行业(时空大数据平台),不太需要去处理建筑空间这个对象,而住建基建领域也不太重视空间建模这回事,因此这一块一直都是缺失的关键的一环。空间资产管理102:空间位置与GIS

现在仅仅智慧城市的这一个诉求,就能够导致二维转三维成为刚需。这件事情也许会成为在弥补历史旧账的同时,就采用建筑领域最新的BIM技术,乃至于孵化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弯道超车。

2.重点部位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建筑构造重点建模,如门窗出入口用于消防疏散救援,重点设备如电梯与物互联网结合进行安全跟踪管理。这里的每一个建模对象都可以精准对应一个特定的需求。然后使用BIM模型仿真技术实现,  

3.按需定制精细化模型

进一步细化精细化工程模型。由于更广泛的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也可以从社会各方面采集数据。形成建筑领域的智慧城市中台架构。这个模式,将来用于新建工程。是采用统一标准手机工程模型。 

以上讨论主要是针对单个建筑的,在全区尺度来看,约18万栋楼,预算、时间有限,要结合具体需求,挑选重点区域、重点建筑来分批建模。

image.png

将狭义的工程模型扩展到各类等同BIM模型技术组合

在当前市场上,你一旦去寻找建模团队,或者对建模翻模进行询价,多半会找到BIM团队,在过去10年来中国已经孵育出来数以千计的工程BIM模型团队。但是BIM工程模型的深度对于智慧城市的需求来说太过于细腻了,模型数据量超大,以现有技术无法进行像GIS那样的轻量化处理。

需要进行大幅度的简化,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中国的国情与国外有巨大分野之处。好在市场上已经有几十万人,可以熟练操作上述各类工具进行模型数据的处理,虽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只是在做翻模(这是BIM双轨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智慧城市来说这也够了。

说不定以后工程建设的总规模下降了,现在的海量的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也要来干这件事呢。即使有不断在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BIM、CAD等等各种技术组合的辅助(CAD与BIM共生,走向ABC),对于图纸模型的数据处理,人工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是海量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强调BIM的一大走向是融入智慧城市,这样才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而拘泥于工程界内部则很容易陷入内卷的窘境。这也要求将来的国产BIM技术不能再局限于国外原教旨主义的“Revit式的BIM”做法,而要取长补短,充分进行本土化以及更高更快的创新。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等同BIM拾:学问

下一篇:等同BIM拾贰: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

60acb4e0ef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