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crefm001
我们正在经历混凝土结构质量相关的几个较大的产业升级过程:
将混凝土加工过程赶到搅拌站去。这是90年代末房地产大爆发开始之后,唯一成功的细节政策但影响面极大,从此以后,混凝土的质量变得可控了,这可是混凝土结构的主材,混凝土可控了,就只剩下钢筋问题了。
混凝土预拌这一部分进搅拌站,造价略上升,如果完全工厂搅拌(即构件预制)则上升更多。
历史经验是:略上升就可以接受,大幅度上升就很困难。
半拉子的预制化和可控的质量,也好过之前的不可控,改革还是得一步步来。这一轮的历史证明,摸石头过河的效果的确好过几十年前那次轰轰烈烈的失败的建筑工业化浪潮。
通过装配化把钢筋赶到工厂去。
中央整治地条钢数十年来,仍未完全杜绝,就实实在在的证明了依靠工地监管制度(主要是监理)这条路是不可能的了,尽管监理制度对于工程质量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同搅拌站一样。
搅拌站的路子,现在要复制到PC装配化工厂了,这样一来,顺带还把混凝土现场搅拌的那剩下的一半也彻底解决了。
解决钢筋问题的另外一个路子就是钢结构。钢材出问题还主要是钢筋,尤其是受力筋,至于构造筋就算是用地条钢都没有太大影响。结构用钢倒还很难出问题呢,小作坊搞不来钢结构。
从混凝土变成钢结构,造价上升较多,可能还是以部分装配化、部分钢结构逐渐过渡。其政策表现就是装配化率的不断提升。
雄安新区装配化率要求是80%,于是第一栋楼就正在这么做:钢结构、装配化、BIM。
通过装配化就可以把大部分农民工赶到工厂里成为产业工人,工地现场则全部机械化。
指望农民工自动变成产业工人是不可能的了,培训教育只是勉强的补贴,最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蹲在工厂里面上班。就像有人监管搅拌站和工厂里面混凝土质量一样,工人的操作也会被监管起来。
农民工最便宜,老年人比例很高,看看现在物业公司都是小年轻(宁愿工资低也不愿意下工地)。一旦农民工产业化,则意味着工资福利提升,造价也会上升——即使考虑装配化、机械化节约了人力。
这几项解决了之后,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质量就完全可控了,造价逐渐上升,一直到盖完所有需要的城市化住宅大楼,中国得以完成历史性的城市化大业。
之后则通过容积率、装配化率就把这部分“落后产能”也淘汰掉,农民工转化成产业工人的继续从事建筑业,其他分流到一般服务业,比如物业。住宅总计约50平方*10亿人=500亿平方米,2017年的建成总面积300多亿,还需要200亿,还有改造工程,每年竣工10亿平方,同时考虑人口城市化进程,约20年。
住宅这部分对于BIM-FM的主要需求:无。但装配化的生产方式会带来BIM的爆发。
BIM主要采用双轨制,大家一起学习提高。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上一篇:集装箱、BIM模型与标准化
下一篇:BIM对象相关的英文概念汇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