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crefm001
2012-04-13
将BIM和CaBIM区分开(这是Laiserin提出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于BIM软件的清晰认识,更是一个绝佳的定义BIM的方法。这个想法拿FM和CaFM的关系进行类比,BIM相当于FM那样的实体运作过程,CaBIM则是与CaFM类似的软件产品。把这个类比里面的FM换成设计、制图(design,drafting和CaDD)都同样适用。这就像我们在中文里面经常把建模软件称为BIM软件一样,而不是把软件本身当作BIM。BIM在这个定义下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是与软件等同或近似。BIM是其本身,拥有自身独立的运作过程,这个过程是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必然与各种信息化产品产生关系,但它并不是任何一种软件。
那么,BIM是一种怎样的独立的存在呢?
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BIM不是工业化时代的事情,它是(发达国家)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把这件事放在整个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描述,就能清楚的看到:BIM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是如何与其时代背景及传统产业的运作发生交织的关系。这个交织的关系置于中国最近20年的历史背景中,则成为魔幻现实。
1,传统建筑业的信息是如何被运作的
让我们抛开当今可以看得到的所有的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具进行处理的信息形式,让我们回到信息时代之前(发达国家在196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也即信息化时代),看看那个时代(工业化时代)的信息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是设计的信息以图纸和文档形式传递,手绘的图纸传递了主要的设计信息,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以文档的形式来指导施工,承包商和各方使用着纸张、电话、传真来互相传递信息,造价的撕开插牌法帮助在设计和施工之间建立基于成本的信息关联。会议是最常见的沟通信息的形式,多方聚首,一起集中处理信息,一个没有多少文档的工地是可以想象的,但绝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会议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传统实体运作流程,是可以细分为两个层面的。第一层是有建筑构件的实物运作的,这主要是指施工本身(还包括预制件、建材等)。第二层是设计和管理工作,包括施工管理,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产业,即所谓的知识型劳动,虽然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实体运作',但它们也是很传统的运作过程。BIM是相对于这两个层次的总体,即相对于整个传统的建筑业运作过程的,是作为更高一个层次的更为虚拟化的创新的运作过程。
引用一点技术史资料:
▲二战之前的几十年就开始渐渐普及使用的business-information-processing,在目前国内房地产建筑业还是新鲜名词。西方的BIM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处理过程,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的
▲信息的处理过程最初都是辅助于业务开展的(1870年代的电报),但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发生很大的变化,它开始渐渐变成独立的运作过程。它既融合于业务过程,又独立自成体系,企业中也出现了CIO的高管职务。这在中国是压缩在短短10年间发生的。
▲BIM也具有类似的特点:既融合于传统业务过程,又独立自成体系。这是BIM区别于诸如CAD、算量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专业计算软件等所有传统电子化工具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个自为的体系让BIM升格到了堪称建筑整合信息化体系的地位。
2,这些信息的处理对IT工具提出了怎样的需求
所有这些信息的处理的需求,都是业务本身运作的需要,而不是IT工具的衍生物。正是处理更多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很多IT工具的诞生。
在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化时代,比如在1930年代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就存在所谓的'信息系统',是一种以纸质和口头形式为主要介质的信息汇报体系。建筑业总是在制造业中处于落后地位的,直到1960年代才有类似的体系产生,比如构件的统一分类方法(UniFormat),编写施工规范的统一分类方法(MasterFormat)。
出于更好更有效的处理信息的需要,人们一直在摸索更好的信息处理工具。比如复写纸的发明,就直接为撕开插牌法提供了快速操作的可能。同样,复印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古老的复制图纸的工艺,这就是晒图技术,在中国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渐渐消失,但是晒图所产生的图纸颜色却顽强的保存下来了,即蓝图。
3,信息处理渐渐变成一门独立的业务和专业
不可否认,这件事的确是IT或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没有所有这些信息时代的工具,信息处理变成一个独立的业务是不可想象的。不仅仅是IT工具的出现,更是因为需要处理的信息变得更多,以及人们对于处理信息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个因素在技术史上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分工,就像十五世纪建筑师从工匠中分工出来一样,或工业革命时代各工程专业独立出来,以及二十世纪项目管理学从项目运作中分工出来。带着信息时代的快速演变的基因,这次分工只花了几十年。
▲当所有的传统专业都已经有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作业时,一个能够涵盖和整合全部信息化内容的代表就呼之欲出了,是历史选择了它的名字:BIM
▲在这一次分工中,各专业、各阶段的分散管理向集中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发展,尤其是在单位建筑的产值相当于很多小行业的全行业总产值的房地产建筑业发生,意义非常重大。这一次分工也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完全不同,这一次是必须借着信息化的工具才能完成的革命
▲所有的单专业内也存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的话题,比如设计专业内的协同设计,很多人也觉得这也属于BIM的生产方式,我想先搁置这个局部的定义问题,而把目光放在更高更广泛的全行业等级上(L3级),就更容易看清楚这一次分工
4,BIM成为建筑信息化的整合代表
这也就是所谓独立的存在。当所有的传统专业都已经有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作业时,一个能够涵盖和整合全部信息化内容的代表就呼之欲出了。
整合与否,有何差别?整合(integration)这个概念是来自于系统论,比方说,自行车的一个个的部件被组装起来时,一个整合的功能(自行车)就凸现出来(详见系统论的“功能凸现”),这个新的功能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就是整合所带来的新价值。
这次整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更多的应该是“高度整合的信息系统”。但是放到中国当代,则是两者交织在一起的魔幻现实,既有自身管理模式演化的迫切需要,又伴随着高度发达的CaBIM工具的输入,甚至于出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局面(如果我们把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也作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必然产物的话)。
▲有人问我:为何BIM的4D/5D在中国如此之难?
答:这不是因为缺乏软件或中间件,当前市场上已经有足够多的软件可供采用。因为4D/5D所依赖的是一套系统化的信息作业体系,其对应的则是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这两样在中国都还没有准备好。一旦我们将BIM当作一个独立的信息处理过程体系(而非软件),就容易看清楚这一点。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上一篇:漫谈系列29 甲方的BIM
下一篇:漫谈系列28 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