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日熹阁
背景
日熹阁原来定义为公园管理用房,项目占地 664 平方米,是个在自然坡度上直径 30 米的圆形用地,也是虹桥公园入口区最近的配套建筑用地。前有开阔的湖面和标志性虹桥,后临京港高铁与广深港高铁两条铁路,拥有绝佳的景观视角和交通条件。面对场地自然坡度特性与建筑红线的限制,采用了圆形空间布局。通过巧妙的路径设计,将公园流线与建筑内部功能有机融合,公共活动空间、书吧等区域紧密相连,打造一个集文化、休闲与观景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所。
结构与空间
整体建筑结构是下部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结构的组合结构体系。地面层顺应地势,保留了自然坡道,希望最大化地开放给公众,因而具有较大的公共性需求。为了确保空间的开阔性,设计通过三根立柱支撑,形成了一个大跨度的开放空间。由于首层层高相对较低且内部空间较为扁平,为了避免压抑感,设计摒弃了传统框架结构,选用了大跨度的预应力拱板与边框梁的结构系统,拱板的上凸形态不仅缓解了压迫感,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顶部空间,丰富了视觉体验。底层的架空设计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的通透性,使日熹阁在视觉上呈现出轻盈悬浮的姿态。同时,这一设计优化了空气流通,将自然通风融入建筑之中。底层的休息平台与架空层相结合,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舒适的停留空间,还提升了使用者的热舒适性,为场地营造出一个开放、宜人的公共环境。
地面层的三个混凝土立柱顺延至首层,成为三个 V 形钢结构组合柱,这不仅有效支撑了上层结构,还为首层和二层的半透明立面提供了良好的结构基础和视觉机会。首层出入口的公共空间与公园步道联通,内部空间受限于规划设计条件的面积要求,仅设置了可闭合的阅读空间和开放的咖啡厅,具有次级公共性,起始设计中便考虑本层作为行人休憩处,台基状的室内空间即满足停留座憩的需求,也与一层的拱板在结构形势上暗合。另一方面该层的公共性也要求内部尽量不落柱,而地面层拱板结构也不适合承托立柱,两者在需求上统一。
二层活动空间相对私密,也因面积要求,未占满整个二层,因此夹层采用从屋顶钢结构梁下吊挂方式成为合理选择,达到了空间需求与结构合理性之间的统一。空间设置了沙龙与展览区,通过大面积玻璃窗,访客可以眺望对岸标志性的虹桥,打造独特的景观体验。同时,二层的层高变化与一层形成对比,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为建筑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屋顶空间设计为全开放视野,访客可全方位无死角地环视周围景色,尽览公园及远山的自然风光,为整体空间体验增添一份开阔与自由的感受。
月在庭
背景与挑战
月在庭项目占地约 3700 平米,原场地为 BMX 自由式运动场用地,后政府根据公园内整体文化与体育功能差异配置的原则调整为对公众 24 小时开放、建筑面积 300 平米的艺术驿站,结合了小型艺术展示空间、咖啡茶室和简易驿站的便利功能。月在庭有着典型的岭南荔枝林坡地条件,在便利的园路和滨水栈道之间,背山面水。如何利用现有坡地,又要串联起不同功能空间,又能极大化把场边周边各角度的景色尽收眼底,还要最大化地保留坡地的荔枝林,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和初衷。
清水混凝土
如何通过材料与结构的可能性去营造空间的纯粹感和流线的连续性,是本设计的关键。经过多轮结构选型、材料与供应商的比选,还包括分段预制混凝土拼接等方案,最终选定了一次性浇筑的清水混凝土。这一材料以其自然质感与独特肌理,与周围岭南荔枝林的景观和谐融合,展现了建筑对质朴与细腻之美的追求。设计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保留了建筑的简洁质朴,又在有限空间中创造了极具表现力和层次感的视觉效果。
清水混凝土的制作工艺要求极高——通过精细打样、现场放样和模板拼接,木纹与光面两种质感组合的清水混凝土成为建筑的主形体,同时兼具结构承重、空间分割和饰面效果,实现“一步到位”的目标。支模浇筑时,错台和垂直度的偏差需严格控制在 3mm 以内,力求一次浇筑完成,减少后期修复工作,并适当进行表面打磨以确保效果完美。为避免色差问题,使用了特制的保护剂,并严格控制表面无气泡。
施工过程中,木模的挑选与使用是关键技术难点:由于不同木材的吸水性与纹路存在差异,需在现场进行 1:1 样板制作。精准的放线与定位确保木模板自然错缝,特别是在平面转角及墙面与天花交接处,必须保证整板排列整齐、对缝精确,以确保整体效果的一致性。此外,清水混凝土结合木纹与光滑面的表面处理方式,创造出丰富的质感对比,进一步提升建筑的细腻表达。为保证一次性浇筑的效果,所有机电点位在支模前均需提前协调并预留好。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进行高度专业化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层层控制以保证现场施工的完成度。这一切精益求精的工艺,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美感,也确保了月在庭在结构与材质上的高质量呈现。最终,这种兼具巧妙与力量的设计成功实现了建筑目标,展现出对空间、材料与工艺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应用。
小结
远眺那条热情似火的红飘带,“月在庭”却以灰色的沉静淡然矗立其中,仿佛在城市的喧嚣与活力中提供了一处安宁的栖息地。作为一个艺术驿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空间,它承载着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探索。设计灵感源自岭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以及对当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内心渴望宁静的感知。建筑布局的流动性、材料的质朴感,希望“月在庭”能够成为繁华城市深处的一片净土,如诗中所述,凝聚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境。在这里,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宁静、内敛的力量。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出入口示意图
△总平面图
△一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结构分析图
△分析图
△爆炸图
△剖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面积: 833 m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胡康榆, 张超, 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
主创建筑师: 刘珩
设计团队 (日熹阁): 刘珩、黄杰斌、史华熙、吴义娟、庄蔚航、李帅
设计团队(月在庭): 刘珩、黄杰斌、陈彦霖、孙嘉奥、吴义娟、庄蔚航、黄国良
结构顾问: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张准、蔡研明、许悦
建筑、景观、室内顾问: 陈振华、陈锋、张再明
施工图设计: 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
室内施工图设计: 深圳三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代建单位: 华侨城光明(深圳)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方: 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清水混凝土施工单位 (月在庭): 中建一局集团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方: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点: 深圳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上一篇:政策新闻 | 昆明市住建局关于核准2024年第13批云南开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