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ad.jpg

BIM建筑|悼念|原广司逝世:建筑需要创造出某种幻想

发布于:2025-01-05 09:57:20

网友投稿

更多

据日本媒体《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当代重要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大阪梅田蓝天大厦、JR京都站的设计者——原广司于1月3日逝世,享年88岁。

 

 

 

原广司(1936—2025)

 

每个人看到建筑时的感受各不相同,但建筑师可以凭借设计上的引导创造一些共同的观感。建筑的故事性表达,在近代建筑的设计上经常被人忽略。我想要讲这个故事,把故事讲完、讲透、讲得有趣。

——原广司

 

原广司(Hara Hiroshi),1936年9月9日出生于神奈川县,日本先锋派、未来派建筑师,知名建筑理论家、建筑教育家。在群星璀璨的日本建筑界,相比于槙文彦、矶崎新等人,原广司的名字在国内并不广为人知,但在日本境内,他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原广司一直致力于大学教育,隈研吾、山本理显、国内建筑师王昀等,均出自他门下。就设计风格而言,原广司以住宅设计和世界聚落的研究为主,侧重于理论和数理基础,并很好地将自己研究的内容运用在设计实践中。他的作品基本上都在日本境内,结构层次丰富,给人以聚落感和未来感。

 

 

教育经历

 

1955年,原广司进入东京大学工学系修建筑专业,并于1961年取得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在东京大学深造。1964年,他凭借着“BE论”(Building Element),获得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原广司随任东京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相继于1969年担任生产技术研究所副教授,1982年任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他于1997年退休并获得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的称号。他与同样出身于东京大学的矶崎新、槙文彦,并称为东京大学建筑系的“三巨头”。

 

槙文彦、矶崎新、原广司(从左至右)  图源网络

 

世界聚落研究

 

原广司在东京大学任教的时间里,出于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历经50年的时间,对50多个国家,600多个聚落做了大量详尽的调查。他与团队从建筑的技术、建筑思想性、建筑未来创想等角度进行了很多探讨。这也对他自己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970年,原广司成立了Atelier Phi建筑研究所,以世界聚落和住宅设计为主开展设计研究。通过对世界各地的聚落进行调研,分析其多文化背景下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原广司不断更新着自己对建筑设计的认知和理解,衍生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如“有孔体”“反射与反转”“聚落”等,并著有《离散都市》《世界聚落的教示100》《住宅集合论》等著作。

 

原广司  图源:Window Research Institute

 

空间的反射与反转

 

“反射与反转”一直是原广司设计的重点。他所提出的“反射性住居”就来自于他对世界聚落的研究,其核心在于“住宅中埋藏着城市”。城市空间可以看做是住宅的一种延伸,以住宅为设计中心,把城市中的元素添加到住宅的设计中,从而实现反转。反射,在这里也是一种内向的反转,把外部空间元素整合到内部空间设计。

 

他于1972年为一位画家设计的粟津邸,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射性住居”的例子。而1997年投入使用的JR京都站,是从峡谷型地貌衍生出来的山谷型建筑,也是他对于建筑内外空间反转的尝试。

 

工作中的原广司  图源网络

 

地球外构想

 

原广司对建筑的构想不局限于地球范围内。从原广司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设计充满未来感。在“地球外建筑”提案中,他提出一系列“宇宙太空站”的计划,为探寻在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上,更多建筑的可能性,并把这一理论反馈实践到地球上的建筑中。

 

他的作品JR京都站、梅田蓝天大厦等,无论是其随环境而改变的外观,还是建筑内部戏剧性的空间,都给人一种置身地球外的体验。他曾说道:“所谓的建筑,并不只是去建造出真实的世界,而是更进一步的去创造出某种幻想才行。”

 

地球外建筑  图源:YET HIROSHI HARA
实验住宅  图源网络

代表作品

 

粟津邸

日本神奈川县,1972

 

粟津邸轴侧图  图源:《都市を埋蔵する住居——ニラム邸》

粟津邸室内  图源:《都市を埋蔵する住居——ニラム邸》

粟津邸是原广司为一个画家设计的住宅,也是其典型的“反射性住居”理念的尝试。通常来说,“反射性住居”都会有一个“内核空间”,一般是中庭或者厅堂,可以类比于城市中的广场,用来整理空间的秩序,起到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作用。这也是“反射性住居”典型的特征——对外相对封闭,内部则自成体系,以一个“内核”为中心。

 

这个住宅的内核也是一个公共区域,采用自然采光,其它空间则沿长轴对称布置。依据地形,建筑的入口设在高处并向下延伸。这样形成的住宅形式,其内部相对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整体,中庭则是它与周围环境产生联系的“通道”。

 

 

原邸

日本东京都町田市,1974

 

原邸轴侧图  图源:《都市を埋蔵する住居——ニラム邸》

原邸室内  图源:《都市を埋蔵する住居——ニラム邸》

原邸,即原广司自宅,是与粟津邸同时期的作品,也是他对其理论“反射与反转”的另一个实践。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是一个山谷型的建筑,与粟津邸一样,建筑入口也是在高处,向下进入室内空间。通过小屋与广场的结合,顶上的天窗引入自然光,再加上室内如街道般的尺度,营造出了类似室外的空间效果,这也是原广司所追求的“住宅埋藏着城市”。

 

此外,通过这样的设计,室内的空气流通也从一般住宅的水平向,转变成了垂直向,能更好地应对日本雨季的潮湿天气。正如原广司所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来模糊自然与建筑的边界。”

 

 

末田美术馆

日本九州大分县,1981

 

末田美术馆  摄影:张虔希

末田美术馆位于农田及山林与民房交错的小镇汤布院的边缘。建筑主入口面向西南,对面是一片民宅。为了融入这样的风景,设计中将木结构坡顶体量连降两次,形象上像一座具象的日本民家建筑。另一个面对内部庭院的立面则是两层高的简单体量。进入室内是一个两层高的抽象白色大空间,内外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基于其“聚落”理论,原广司在建筑中通过形态修辞手法获得视觉中立面的分节,以达到减小体量感或增加装饰感觉的设想。灵活地操作修辞而非结构手法来对建筑的内外进行塑造,是原广司设计的过人之处。

 

 

田崎美术馆

日本长野县,1986

 

 

田崎美术馆  图源网络

田崎美术馆以曲线形式布局,围合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庭院空间。建筑主要以白色和灰色为主,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空间相连,使得人们在室内也可以很好地新上到庭院的景色。多处折角的造型,在顺应场地地形的同时,也丰富了建筑外观。

室内展厅的设计融入了许多简单的几何元素。在底层的休憩区,通过折角和柱廊,营造出欢快而有趣的空间氛围。原广司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1986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

 

 

饭田市美术博物馆

日本长野县,1988

 

饭田市美术馆  图源:architecturephoto

饭田市美术博物馆位于长野县郊外,建筑背后是连绵的山脉,为了与自然产生呼应,整体建筑形态采用横向布局,共3层,面向街道一面的屋顶采用锥形天窗,来回应山形的走势,另一侧则是可上人的屋顶。

 

室外看似封闭,室内却通透明亮,产生强烈的虚实对比。通高的结构柱与暴露的桁架更体现建筑的“真实感”。侧高窗与天窗的结合,可以使室内获取充足的采光。

 

 

梅田蓝天大厦

日本大阪,1993

 

梅田蓝天大厦  摄影:何斌

梅田蓝天大厦位于大阪新梅田城,建成于1993年,总高173米,由两座40层高的塔体组成,在顶部有一个环状的观景台将它们连在一起。建筑表皮主要采用玻璃和铝合板,使得建筑在不断反射着周围的景色和天空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设计的挑战性在于它的“空中庭园”,在结构上有着突破性的创新。它位于大楼最顶层40层高处,四个桥状的柱体作支撑,同时塔体内可通过自动扶梯到达平台。在这里可以把大阪的景色尽收眼底,漫步其中会有一种漂浮于城市的感觉。平台中间是中空的,光线照射进来,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

 

 

JR京都站

日本京都,1997

 

JR京都站  摄影:何斌

位于日本京都的JR京都站无疑是原广司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作品。它是日本第二大车站,同时也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建筑主体采用钢架结构和玻璃的结合,“峡谷式”的布局让空间得以相连延伸。人们行走在其中,如同穿梭于古城京都千年的历史街道。

 

这个庞大的车站像一个代表国际城市的主题公园。东部有个中心的空中庭院,简洁明快。空中栈道的“实”反衬出上部的空间的“虚”;周边的建筑与玻璃色彩淡雅虚化,中间利用空间的高差,结合绿化的深绿色、花卉的红色做了3个层次的绿化布置,感觉像意大利的台地园,色彩上对比鲜明。

 

 

广岛市立基町高校馆

日本广岛,2000

 

广岛市立基町高校  ©JAPAN-PHOTO-ARCHIV

广岛市立基町高校  图源:arch-hiroshima

广岛市立基町高校秉承原广司一贯的造型设计风格:主体量为矩形形式,融入清水混凝土和玻璃材质。建筑主体分为两部分,以连廊相接。中间的部分是主要的交通区域,在顶端设置有天窗,可以获得很好的自然采光以及光影效果。

 

屋顶的设计采用锯齿形,并设置有天窗,在丰富造型的同时,也能够处理光线照射的角度,使室内形成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架空的地面层则有利于交通流线的组织疏导,也增加了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札幌巨蛋体育馆

日本札幌,2001

 

札幌巨蛋体育馆  图源:札幌巨蛋体育馆官网
札幌巨蛋体育馆  ©Hideki Yoshida
札幌巨蛋体育馆  ©Sh@tei
札幌巨蛋体育馆内部 ©guen-k

札幌巨蛋体育馆建成于2001年,是为举办2002年世界杯而修建的一座多功能体育场。在世界杯结束后也提供给棒球比赛,以及演唱会、展览等大型集会使用。由于札幌当地气候条件的制约,原广司并没有采用那种可开合的穹顶设计,反而是设计了一个“可移动式足球场”(hovering soccer stage)。

 

当有足球赛事时,场馆的侧壁会被打开,然后通过一种“气动系统”(pneumatic system),利用气压把放置场馆外的天然草坪场浮升起来并移到室内,实现室内外两个场地功能的置换,整个过程仅需5个小时。平时,该足球场则移动到室外进行保养,培育草坪,室内则铺上人工草坪供棒球赛事使用。

 

 

越后妻有里山当代美术馆

日本越后妻有,2003

 

室外展廊 ©C+ Architects
二层展厅 图源网络

越后妻有里山当代美术馆位于十日町市区,是世界性艺术设计交流的聚集中心。世界上最大型的国际户外艺术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每三年都会在此举办一次。

 

建筑外观设计简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和玻璃材质作为建筑语汇,以一种“安静的外观”将建筑内部与外界分离。虽看似封闭,但却创造了一个向内的开放空间。四周的展厅与商店都围绕着中庭的水池布置。在二层观展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透过玻璃窗,随时欣赏一层展览,以及户外宜人的景色。

 

 

参考资料

[1]陈伟杰.侯勇军.从未停止构想与求证的实践家原广司——从“聚落现实”到“宇宙构想”[J]. 城市环境设计, 2015(04)

[2]吴耀东.让密斯的均质空间和世界集落同时醒来──原广司的建筑思考[J].建筑学报, 1996(02)

[3]https://japan-architect.jimdofree.com/japanese-architects/hara-hiroshi-%E5%8E%9F%E5%BA%83%E5%8F%B8/

[4]http://uratti.web.fc2.com/architecture/hara/hara.htm

[5]http://www.sohu.com/a/139374879_674505

[6]https://en.wikiarquitectura.com/building/domo-sapporo/

[7]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180525103646

[8]http://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180817032021

[9]https://architecturephoto.net/syasin/014/he014.htm#hon

[10]http://arch-hiroshima.info/arch/hiroshima/m_highschool.html

[11]http://smcak.jp/

[12]https://madoken.jp/en/interviews/984/


本文由有方自行编译,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政策新闻 | 省外出施工行业党委积极拓宽渠道组织企业走出去洽谈合作

下一篇:政策新闻 | 淄川区2024年第六批产权型人才公寓常态化公开选房结果公示

微信咨询
扫描客服微信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5359439502

APP下载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