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好设计的落成,是对行业的一种鼓舞。
我们将有方2024年度阅读量最高的35个海内外建成项目,集结成篇,再次推荐。入选依据为项目在有方网站、微信平台的点击数据,展示顺序依阅读量排列。点击图片超链接,可查看项目设计及参与团队详情。
对每一位坚守品质的设计从业者致以敬意。感谢有方读者的阅读与时间。新年精进!
金陵金菱艺术馆的扭转方式有别于强调数学逻辑、单一方向螺旋的常用形体操作,其立意在于表现“陵”立于大地之上富有生命力的向上生长,彰显建筑空间上升的气韵。经过反复比较,设计采用13.9万块定制陶砖作为艺术馆的立面材料,以致敬南京3100年建城史及现存世界规模最大最长都城城垣的深厚文脉。
针对苛刻的设计条件,方案提出了“密度街区”的设计理念,缩小楼体尺度,将建筑化整为零,适度拉近建筑之间的距离;结合建筑园区高密度的特征,设计另提出“近地空间”理念,将部分公共建筑广场下沉到地下一层或上升至二层,形成立体、多维度、多首层的公共交往模式。
建筑被设计为一种巨大却友好的环境,探索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然与人工的关系。原本孤立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走得更近了,以一种相互触碰的方式存在。设计团队在建筑内部发现自然环境,并在建筑中生成新的“外部”,由此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建立友好的连结。自然与人之间也诞生一种新的关系。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创造这种关系。
博物馆通过两个类似的折线型体量并联形成“双桥”,表达延绵的坡屋顶和江南拱桥的水乡空间意向。“双桥”交叠形成的中庭,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展览动线组织的核心。和“双桥”外形相对应,中庭向两个方向展开的楼梯也在空中交叠形成“双桥”,表面分别以红色调及蓝色调金属丝线饰面,表现戏曲水袖之浪漫飘逸。
通过单元加法和开洞减法的混合,设计最终获得了“莲桥”的集合形态,多个“莲叶”悬挑单元实现了足够的覆盖宽度,圆盘之间又能够留出空隙,让阳光、风雨和视线穿行。9个大小圆盘单元同形异构,面积从300到1600平方米,其上种植乔木,与河岸绿地连接成片,成为一处漂浮的公园。
仙林学校尝试重新考察“普通学校”的可能——“普通”在抽象化的同时,是否还暗含着一种具体化的胜任。它瞄准的是一系列与经济性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隐匿在了一种标准容积率的暗示中,所以它也有一个代号 “FAR= 1.0”。
为扭转城市“失落空间”的局面,根据高速桥下柱廊式的空间特色及周边资源的条件特征,设计团队在6千米长的高速桥下,置入五大人群集聚活动的景观节点,联动城市人群生活和自然生态资源。此外,设计依据距离尺度和场所特征,置入艺术装置供市民打卡休息,设置一系列非正式社交空间和自然创想空间,鼓励交流。
建筑如何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良渚,主要的教学空间被重新定义为开放、延绵的工坊。工坊由一系列拱券组成,意味着鼓励师生走出自己相对私密的环境,更多地进入公共领域。这里可以进行常规课程的教授,也可以是学生们或独自阅读写画或结伴搭建讨论的场所。
天府机场T1、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为国内首创两单元式航站楼“手拉手”构型。这种设计充分满足旅客吞吐量的需求,可缩短旅客从安检到登机口的直线距离,提升通行效率,也使得天府机场成为全国首个一次性建设两座航站楼的机场。
梭鱼湾足球场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与海螺”,设计理念为“炫彩叠浪”,建筑立面定妆色“海洋蓝”,顶棚呈白色,“蓝海白云”与饰面象征波光粼粼的水之形态,将大连的海洋文化、足球精神融于一体。2.2公里长的螺旋坡道沿立面盘旋上升,坡道最高处设置60米高的观海平台,在向上步行的过程中,可享受全视野无遮挡的270º海洋景观。
为最大限度将校园地面空间归还给校园使用者,设计考虑尽可能将校园建筑进行竖向抬升,释放校园核心区域首层空间。学术圆环、学术报告厅等大空间的建筑体量首层进行架空,滨水的食堂、绿化丛中的教学楼等建筑首层进行内退处理,营造了建筑体量在二层以上漂浮于地面的视觉效果,学生可以在首层穿梭无阻,快速到达教学区的各栋建筑。
四个流线型巨构体量,在释放大量的内部景观同时,创造了场地生态的双重意义——基于大尺度视野下的城市性公园和绿色可持续的公园式办公环境。办公建筑通过立体化发展、水平向联系的策略,构建组团式与公共层级相结合的功能结构,满足独立运转的同时,共享公共配套设施,达到必要活动距离最短化,提高效率。
体育场馆建筑单体提取闽南大厝、白鹭、三角梅等厦门地域元素,塑造出面海打开、四向环拱,既有着厦门地域特色,又具备滨海场所体育中心气质的当代形象。此外,白鹭体育场采用升降+移动的可变看台技术,成为中国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实现田径—足球双向转换的综合性体育场。
整体项目的目标是以愉悦、现代的方式对西安的深厚历史底蕴做出回应,同时让人们在此相聚。设计并非简单地放置几栋建筑,用铺装和绿植填充其中空间,而是在多个层次打造前所未有的立体城市景观。出于对人本尺度体验的追求,设计团队也融合了很多特别的建造节点,让人们游逛时更能全身心地体验项目。
巨大的钢格构柱支撑起分层错叠的客房体量,保持了矿坑的完整和延续,形成绿荫幽谷。整体体量顺着崖壁台地的脉络凌空盘绕,将头(大堂)探向剧场,将尾(客房楼)衔接山崖。客房楼分解成3个条带,它们相互错动置入矿坑,形成如同南侧崖壁般退台的态势,每一组客房都面向西南,拥有最佳的景观视野。
建筑体量被一分为二:冷却机组、配电、锅炉间和消防水池埋在地下与绿地连接成草坡,就像将草地向上撕开一角;而冷却塔、控制中心悬浮于空中。通过两个体块的切分,建筑所占用的公园面积又还给了公众,公园总面积不被减少。在炎炎夏日,这个巨大的“遮阳棚”下是非常舒适的乘凉灰空间,也是草地上各种活动的看台。
项目位于山脚的斜坡之上,毗邻山崖与河谷冲积平原,四周被茂密的杨树林包裹。建筑主体底层架空,通过混凝土立柱与土地相接,宛如一座被轻置于山坡之上的“温泉仪器”。暴露在外的混凝土采用深凿毛工艺处理,呈现出岩石般的质感,回应地貌特征。建筑顶部设有八个细长的圆柱形光筒引入自然光,塑造了幽暗的汤池空间氛围。
项目位于畅园东侧,畅园为始建于清末的古典园林,其东侧空间与之形成紧密的整体。设计尝试全新的圆林保护更新方式,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的三进院落,营造经过庭院的体验。考虑到建筑群中兼有木结构和现代结构,次一级的木梁构架系统被加入室内,用以调节空间的分隔、尺度与氛围。
项目位于莫拉达尔山脉的一处岩质山崖上,由一个圆形平台和固定在岩石上的悬臂支撑构成,结构采用表面裸露的钢筋混凝土。圆形平台悬在壮美的山地景观之上,地面上有两个圆洞,圆洞覆有坚固的玻璃板,让人们能够透过洞口看见脚下的景观。观景台尊重了该地区现有登山步道的特色。
设计试图构建一种“创坊聚落”的空间体系,使其空间生产模式契合媒体的真实行为与模式。“创坊聚落”由12个混凝土盒子构成,以散点透视般的错、动、扭、转,随机自由、互成角度的散落于场地。盒子之外的首层架空,没有边界、图底模糊,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项目以武夷山和中国经典高山画作为灵感来源。大厦从绿色景观中拔地而起,建筑体块营造出垂直向上的态势,颇具辨识度。体块的切分和退阶让整体造型充满动态活力。电梯核心筒位于建筑外侧,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外形和灵活开放的办公空间。
项目位于首尔主干道上,它不仅仅创造了一个聆听声音的地方,更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并存的森林般的建筑,让人类回归到自然状态下感受愉悦。外观采用了层叠的竖向铝制格栅来制造多变的遮阳效果,光与影在格栅之间交替,产生类似阳光透过森林的美丽效应,建筑外观将随天气、时间、季节的变化。
本项目为环金鸡湖15个休闲驿站中6个新建驿站之一,为环湖游客提供休憩的场所。建筑由纯粹的几何体构成,形式运用矶崎新的手法理论,采用建筑的基本元素:系统网格和框架,并对其进行拉伸、倾斜、切断,最终形成符合功能需求的具有公共性气质的空间。
这是为三户住在麓湖的建筑师家庭设计的居住空间。“五彩林堤”的空间有温度,注重功能的组合、结构的变化、生活场景的转换;水晶溪岸”的形式追随功能,空间中摒弃了多余的装饰,让形式与功能自然而然地存在;“琉璃溪岸”的空间开放而自由,使业主能在舒适的环境下与家人更多地相处,留下更美好的陪伴。
项目落于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中段,平行于濲水徐徐展开,由田间小路中新建的户外长廊和路旁改造的农具房组成,两者相依而生。设计将餐厅由室内化到外向:聚餐中最张罗的场景,其实是围绕“大餐桌”这件家具组织的。设计师把它从小房子中抽象提取,转为与自然密切对话的地景公共装置,沿着小路延展出一张“大地长桌”。
设计保留了场地现状地貌、水系和生态系统,建筑群集约架空布置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带形区域内。带状廊桥被三个水口划分为四个区域,从北至南分别为多功能厅、主会场、会议室和酒店,城市公共性逐步减弱。三个水口区域则形成体量间的景观节点及视廊开放空间,沿水布局有小尺度的街道与商业聚落。
设计围绕乡村居所的四个核心问题——普遍类型、共生共存、日常居住、在地建造,旨在寻找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采用土坯、青红砖等在地材料,在现状上呼应了现代乡村的现实需求,还在空间布局、材料和构件上与山西传统民居建立了深刻的对话,打造出既环保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居所。
设计顺着从消费者到研发者,从公开到私密的逻辑梳理了功能繁多、建筑复杂的超级工厂,考虑到业主自身的“简化”设计哲学,建筑以三个极简的方盒子构成。外立面使用金属和玻璃幕墙,将模块拼接做到极致,凸显简洁的科技感。这是集合了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体验、销售于一体的项目,也是工业建筑领域的新尝试。
作为特区内规模最大的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超高的建筑密度、紧张而复杂的都市环境,促使本项目颠覆传统校园与城市分隔而设的惯例,打破边界、城校共享,原址重建后的福田中学试图提供一种“城市中的‘城市’”的校园新类型。建筑经由一系列水平和竖向的体型“裂缝”,获得通透疏朗而尺度宜人的体形而融入周边环境。
西藏美术馆是依托拉萨水泥厂旧址进行的再生改造工程,也是中国唯一采用工业遗产改造而成的省级美术馆。通过对新老空间的重构,设计重新编织空间,融合了工业遗产的分散布局,形成四大分区。其内部空间留存工业记忆,并形成融合西藏地域文化的独特空间体验。
建筑地上宽度应为4米,屋顶倾斜向下,但法规允许在地面下增加一些容积。房屋被规划为四层。人们可以通过一扇巨大的镜面门从顶层进入建筑,最底层则是房屋与街道的连接处。在地面以上,房子的白色混凝土外墙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对照关系:在夏季,它与绿色山丘形成鲜明对比;在冬季则完全隐藏在雪景中。
建筑以“山水画卷”为设计概念,黑色檐口、白色格栅、灰色影子,构成了代表安徽韵味的黑白灰色调,如同东方意境的水墨渲染。一大带两小的几何体量与丰富的半地下空间组合,形成若干个变化各异的景观院落,呈现出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现代美学演绎。
项目坐落在高黎贡山之巅,与傈僳族、白族的两座信仰之山隔江对望。陡峭的坡度与高耸的山体,配合建筑体量的延伸,使书店成为了一个凌空的平台,被峡谷景观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围绕。建筑用当代的语言去回应村落普遍的坡屋顶建筑形态,成为一个醒目的、具有先锋气质的地标,同时又保持与村落的对话,平衡了主体性与在地性。
项目位于深圳市中心福田区核心地带,周围楼宇密布,原始场地是一片茂密树林。方案提出最大化保留场地原有树林和地形的策略,以垂直立体校园的方式,将主体建筑变成围合场地的“界墙”,校园中心区域让位给树林,体育空间分散布置于屋顶和半地下。项目探索了高密度城市空间背景下,新校园建筑类型的建构与空间创新。
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倒置的悬链拱形状的铜色金属屏风被叠加在玻璃窗前,重新诠释中国台湾老建筑窗户顶部的“花窗”屏风,表达着阳刚和阴柔、历史和现代、清冷和温暖、理性和感性之间的二元性。室内强调设计的延续性和材料的丰富性,温暖的水磨石包裹着经典拱形空间。设计以构造形式和触觉材料追寻一种隽永的美学。
本篇收录依据为有方平台阅读量排序,
部分近年重要建成作品或未在列,敬待补充。
有方长期接受新作投稿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编辑 / 李博超、廖羽捷(实习)
资料整理 / 廖羽捷(实习)
视觉 / 饶安林
审校 / 原源
本文由有方编辑整理,资料由各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版权均归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上一篇:BIM建筑|2024新锐榜全揭晓:中国年轻建筑事务所,与他们的一年前进
下一篇:政策新闻 | 关于保定创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优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 20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弄虚作假处理意见的公示
推荐专题